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术支持
专家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专家解读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步伐
发布日期:2023-10-09  浏览次数:3263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解读

    9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修订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以下简称《办法》),丰富了需求侧管理工作内涵,强调了需求响应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了电力安全底线思维,对推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办法》鼓励绿色电力消费,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发展。清洁低碳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办法》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与绿色低碳方向相融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电,明确了重点区域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特别是支持以县域或村镇为单位,结合各地的风、光、生物质、地热能等资源禀赋条件,发展分布式综合能源网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利用。

    二是《办法》实施需求响应,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充裕。能源电力安全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本前提。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电力电量平衡、系统运行稳定、电力调控管理等将面临新的挑战。《办法》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实施节约用电、电能替代、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发挥需求侧资源调节能力,精准化规范化开展需求响应,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办法》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助推新型电力系统经济高效。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碳捕集与利用等降碳措施将推动电力供应成本上升,如何疏导成本并拓展价值提升空间至关重要。《办法》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完善尖峰电价、深谷电价、容量电价、需求响应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政策,建立并完善与电力市场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引导和激励各类主体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新型电力系统降本增效。

    四是《办法》完善体制机制打破行业壁垒,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协同。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和多能互补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随着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占比越来越高,电力供给侧与需求侧亟需紧密协同,形成源网荷储集成一体化运行新模式。《办法》提出需求侧管理立足电力供需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有序推进电能替代。同时,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平台建设,推动该平台与能源、经济、气象、建筑等信息化平台的互联互通,打通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及行业间协调运行效率。

    五是《办法》强化智能用电,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智能运行。智慧融合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将得到广泛应用。《办法》明确了智能用电的定义内涵,鼓励信息通信技术与用电技术融合应用,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层级、各类型多源异构用电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开展数据挖掘、精准画像等服务,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能源运行智能决策。

   《办法》的实施,将推动各参与方加强需求响应、电能替代、节约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等领域技术的研发应用,夯实技术基础;引导电力用户联合电网企业摸清负荷分类,构建可调节负荷资源库,形成典型行业领域电力负荷管理标准;推动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通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电力交易、绿证交易及碳交易等能源服务,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弹性灵活性和互联互济,更好地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低碳稳定运行。 (作者/单位:钟鸣 李德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