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交易前景广阔
发布日期:2023-11-29 浏览次数:10975
11月16日,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在广东深圳举行。国家能源局在论坛期间发布的《中国能源监管探索与实践报告》显示,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电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达成绿电交易电量878亿千瓦时,核发绿证1.48亿个。
绿电交易是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用以满足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出售、购买绿色电力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省内绿色电力交易和省间绿色电力交易两种交易方式。
近年来,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都通过绿电交易的方式实现了100%绿电供应。面对这些大型活动赛事,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用了多少电”向“用的什么电”转变。那么,绿电交易热度为何持续提升?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绿电交易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性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一致行动。大力发展绿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能够实现减排不减生产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拉动有效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为绿电交易提供了坚强保障。2022年开始,我国集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绿电交易机制,不断探索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发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体现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等方面的优先地位。2023年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核发全覆盖,进一步激发了绿电消费市场活力。
同时,我国特高压输电、储能等技术的进步为绿电交易奠定了可靠基础。我国清洁能源丰富,但供给与需求呈逆向分布,且绿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因此,绿电交易规模的扩大不仅仅在于绿电发得出、卖得掉,还得益于绿电送得到、用得好。截至2022年年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工程,为绿电输送架起了“电力高速”;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4579万千瓦,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成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大型“充电宝”。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与之相关不断完善的政策、制度和先进的电网技术有效激发绿电交易市场活力,绿电交易热度持续升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提供强劲动能。
绿电交易是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用以满足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出售、购买绿色电力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省内绿色电力交易和省间绿色电力交易两种交易方式。
近年来,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都通过绿电交易的方式实现了100%绿电供应。面对这些大型活动赛事,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用了多少电”向“用的什么电”转变。那么,绿电交易热度为何持续提升?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绿电交易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性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一致行动。大力发展绿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能够实现减排不减生产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拉动有效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为绿电交易提供了坚强保障。2022年开始,我国集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绿电交易机制,不断探索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发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体现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等方面的优先地位。2023年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核发全覆盖,进一步激发了绿电消费市场活力。
同时,我国特高压输电、储能等技术的进步为绿电交易奠定了可靠基础。我国清洁能源丰富,但供给与需求呈逆向分布,且绿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因此,绿电交易规模的扩大不仅仅在于绿电发得出、卖得掉,还得益于绿电送得到、用得好。截至2022年年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工程,为绿电输送架起了“电力高速”;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4579万千瓦,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成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大型“充电宝”。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与之相关不断完善的政策、制度和先进的电网技术有效激发绿电交易市场活力,绿电交易热度持续升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