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术支持
浅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浅谈
叶荷瑞:我国核能行业ESG发展迈入新阶段
发布日期:2023-12-21  浏览次数:2743
         未来,我国核电及涉核行业ESG建设应在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方面重点发力,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标准建设、建立信息披露联动机制、搭建数字化平台等手段,激发企业信息披露驱动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ESG (环境、社会和治理)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综合表现而非单一财务因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企业评价标准。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ESG已经成为全球热词。核电及涉核行业发展与ESG密切相关,其开展ESG情况如何?核电企业ESG面临哪些难点?围绕上述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社会治理(ESG)分会会长叶荷瑞。

 局部领先,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能源报:我国核电及涉核企业ESG开展情况如何?

 叶荷瑞:ESG在国际上成为潮流,在国内蓬勃发展,核安全文化与ESG文化是相互融通的。“要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强调“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是核安全文化的核心,要贯穿到每位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中,使他们知其责、尽其职。”这既为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涉核ESG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社会治理(ESG)分会应运而生,我们的使命是将ESG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融合推进核安全文化和ESG文化建设,是推动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核电企业是涉核企业的一部分,很多核电上市公司,特别是头部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对ESG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多渠道多路径提高ESG管理水平,在ESG实践方面积累了很多优秀做法,甚至领先于国际同行。但总体而言,我国涉核企业ESG发展起步较晚,ESG工作仍处于自由发展的初级阶段,A股上市公司与广大涉核企业的差异化和发展不均衡性较为突出,面临诸多挑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绿色发展政策的推动下,依托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体量,涉核企业尤其是核电上市公司在ESG领域的实践和表现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能源报:哪些企业ESG开展得比较好?

 叶荷瑞: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核”)等头部上市公司连续多年发布ESG报告,以详实的数据绩效展示了我国涉核行业头部上市公司既立足基本国情,又注重与国际接轨的ESG实践成果。

 以中国核电为例,其控股股东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电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电力体制改革、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运营的影响,持续开展ESG风险的识别与管控,通过ESG理念体系惠及各方,将ESG理念全面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深植于安全、环境、创新、协同、员工、社会六大实质性议题中。

 再以中国广核为例,其控股股东是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入选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首先,在治理层面,将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题纳入公司董事会讨论、审阅及监督范畴;其次,基于情景分析,中广核电力系统地识别了实体风险、转型风险,并评估了相关风险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对公司业务、战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最后,中国广核确定了高质量发展核能产业的战略目标,保持安全稳定的能源供给,持续推进核能技术创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缺乏统一指引

 中国能源报:目前,核电及涉核企业ESG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叶荷瑞:现阶段,我国核电及涉核企业ESG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标准、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ESG评级结果差异大、ESG投资策略有待推广等诸多挑战。

 一是缺乏统一ESG信息披露、评级标准。现阶段,我国内地ESG相关监管文件主要集中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单维度的规则,尚未发布统一的ESG相关指引。这导致我国涉核行业企业ESG信息披露普遍存在信息披露整体质量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定量信息披露少,且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缺乏有效验证,数据透明度、可比性、可靠性不足;企业选择性披露,信息失衡,披露内容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是ESG信息收集、核算难度大。由于ESG覆盖范围广,涵盖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信息,同时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大型企业控股子公司众多、业务多元化,ESG信息收集工作量大,数据分散,涉及人员庞杂,各部门、子公司协调沟通成本高,ESG数据统计核算难度大,难以保持统一口径容易出现统计错误。提升企业ESG数据治理能力,保证量化数据的准确性是ESG信息披露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

 三是ESG评级结果差异大。我国ESG评级机构依赖于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对企业开展评级,由于基础数据缺失,且数据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导致评级结果难以获得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服。除此之外,各家评级机构制定了自己的ESG评级方法,指标体系、评级方法及基础数据收集存在差异,导致同一家企业评级结果差异较大。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不同机构对同一家企业的评级结果可能会在一定区间浮动,不会偏离太大。

 四是ESG投资策略应用范围有限、规模小。由于我国涉核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还有待提高,评级机构、数据服务商难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难以做出有效的量化评估,投资机构难以依据评估结果对ESG风险和ESG价值做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导致ESG投资在涉核行业尚未广泛应用。

 加快ESG体系建设

 中国能源报:针对上述挑战,您有哪些建议?

 叶荷瑞: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COP28气候峰会上指出,中国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效。ESG将成为推进“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并成为可量化可衡量的指标体系。

 未来,我国核电及涉核行业ESG建设应在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方面重点发力,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标准建设、建立信息披露联动机制、搭建数字化平台等手段,激发企业信息披露驱动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在EGS评级和投资应用方面,可通过提升ESG评级有效性,培育专业的ESG投资机构、加强市场化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等多途径促进我国涉核行业ESG的发展。

 一是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加快推进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统一ESG信息披露标准,提升企业ESG披露质量,使ESG披露更加规范化。通过政府支持,协会引导,行业推动,逐步推动和建立涉核企业的ESG体系。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ESG对核电可持续发展及与公众沟通的作用。核电是一个高度敏感性的产业,ESG可提高核电公众沟通效果。ESG很重要的一面是提供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持续推动核电企业透明高效管理体系建设,搭建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消除公众对核电发展的偏见和误解。

 三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ESG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核电设备为例,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会员单位已达139家,超过54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到“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超过400项。因此,可以核电龙头企业为基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其他涉核企业,从而提升整个核电及涉核企业ESG管理水平。

 四是提高ESG能力助力“走出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的核电技术和产能面临“走出去”的迫切需求。ESG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通过ESG有利于搭建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讲好中国故事,在输出硬实力的同时,构建软实力和话语权。

 中国能源报:ESG分会如何利用ESG助力核电高质量发展?

 叶荷瑞:ESG分会主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核电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标准。从ESG信息收集上,需要不同行业标准的建立,明确较为通用的指引,利于信息口径的一致性及可比性。目前,我们已与众多核电及涉核企业、协会等初步制定了《涉核企业ESG信息披露指南》《涉核企业ESG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涉核企业ESG评价指南》三项涉核ESG标准,三项标准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同时向社会征求意见,实践完善并申请国家核安全局标准,然后再上升为国家标准。

 二是提高数字化水平。数字化将有助于涉核行业企业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培育市场化专业机构,协助涉核企业搭建ESG数字化系统,同时加强涉核企业ESG管理相关人员培训,实现ESG信息收集、测算自动化,减轻人工压力,规避数据核算人工错误。实现ESG管理持续监测,提升涉核行业企业ESG信息管理能力和ESG治理水平。

 三是推动ESG价值核算和鉴证系统建设。随着ESG信息披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ESG 报告已经成为投资者分析的一个重要参考,企业ESG评价和评级往往并不能具体反映企业为环境和社会所贡献的外部价值和产生的外部成本,还缺乏ESG价值核算,同时企业对外发布的ESG报告时常被作为“漂绿”的工具。对此,从ESG价值核算和鉴证两方面入手,确保披露信息可靠、标准、规范,进而实现政府监管的战略融合,融入和推动绿色政策法规落地。

 四是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是生态环境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致力于搭建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等之间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搭平台,促合作,提高培训、咨询、评价、融媒体等服务水平,形成良性氛围,提升环境社会治理水平,助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共同促进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