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术支持
技术改造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技术改造
数字化转型增强电网三性:从认知升级到实践创新
发布日期:2024-01-29  浏览次数:9271
       数字化增强电网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下称“电网三性”)事关电网核心能力建设。国网能源院数字所和电网所团队认为:数字化不仅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要素,其本身也应成为新型电网的内在属性要素,加快数字化转型增强电网三性,要建立新的升维视野,重新认识并解构新型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将数字化充分融入其中形成物理网络、数字网络、治理网络的叠加状态,探索一条全新的电网高质量发展道路。
      电网三性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体三面”,其核心在于建立电网安全的系统观和全局观,摒弃单一化、被动式、任务型等碎片解决方式,注意各类市场主体、部门已经开展的大量创新实践,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动力与合力,避免各个风险应对举措间出现“顾此失彼”“合成失败”“分解失真”等谬误反应。

 

 

图1 数字化转型增强电网三性的认知框架图

 

二、数字化增强电网三性的电网三力模型--Grid-PDG

 

数字化转型增强电网三性,目的在于通过电力、数力与治力的同向发力应对三性带来的趋势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和根源性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三性驱动下的电力-数力-治力协同互动模型”(Grid-PDG,the Grid model of Power services、Digital capabilities & Governance capacity,简称“电网三力模型”),从数字赋能各个环节破解结构性矛盾、抢抓数字经济红利做好数字化能力布局、超前考虑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共同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图2 数字化转型增强电网三性的三力思维模型图

 

三、数字化转型增强电网三性的实践重心一一要素路径

 

从三个方面促进数字化与电网融合发展,一是聚焦关键节点提供关键信息,支撑电能与其他各种能源、电网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济共享;二是针对关键环节聚合内外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的高效协同互动;三是以面向关键问题建立优化策略,激发电网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面向源网荷储碳数六大要素提出六个的数字赋能路径。

 “源”侧,加快建立产业生态共治共享的能源电力供需协同模式;

 “网”侧,加快建立更为经济精准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电力调控模式;

 “荷”侧,探索建立采传存用按需提供全局优化的多元用户互动模式;

 “储”侧,重视建立囊括新型储能市场和控制优化的平台协调发展模式;

 “数”侧,探索建立电网引领“电数”耦合的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模式;

 “碳”侧,加快建立提升电力系统整体安全绿色水平的大数据服务模式。

 

 

图3 数字化转型增强电网三性的六大要素路径图

 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持续增强电网三性,尤其要重视未来电网发展的功能形态变化,增强数字化对资源要素配置与业务模式优化能力,以及注重源、网、荷、储、数、碳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直接增强”、“间接增强”、“融合增强”同时发力,做好投资决策引导、科技布局规划、资源合理配置应用,推动电网数字化能力建设:一是在电力系统未来工作部署中将“增强电网三性”作为重要的参照目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指标体系,并结合地域特点、气候特点、电力系统特点及时优化调整电网数字化转型的时序重点;二是加强前沿数字技术、数字运作模式、数字变革理念的企业级统筹应用,做好新旧技术冷热备用、替换迭代成本等方面的评估与规划;三是加快电网数字化平台资源链接水平,增强能源全行业保供能力,对相关产业进行实践指导。

 作者介绍✦

 傅成程,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中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电力数字经济等研究工作。

 刘键烨,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中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数字经济投资评估及优化等研究工作。

 张幸,国网能源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中级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电力系统安全与综合评价等研究工作。

 王智敏,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室主任,主要从事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电网规划、能源电力发展规划、能源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新能源等研究工作。

 指导专家✦

 孙艺新,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能源数字经济创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能源大数据分析及相关研究咨询、能源区块链、能源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研究工作。

 张钧,国网能源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网发展、电网安全防控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