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
​聚焦 | 2020年地方能源发展方向
发布日期:2020-03-05  来源:能源情报研究中心  作者:崔晓利  浏览次数:127
        一概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1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召开,拉开了2020年各省级地方两会序幕。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陆续召开省级两会并发布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云南、四川因疫情原因推迟召开。
 

        从已公开的各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20年稳中求进、驱动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明显,一大批重大项目将加速推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诸多关键词被反复提及,如高质量发展、创新、转型、改革、生态、民生、脱贫等。

        从经济和产业发展角度看,各地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2020年经济目标增速设定了区间,GDP预期目标来看多数省份较2019年目标下调。如西藏、贵州、江西,西藏9%左右的目标是今年省(区、市)中最高的,低于去年10%左右的目标(去年实际增速8.1%);贵州目标由去年的9%左右下调为8%左右(去年实际增速8.3%),为各省最高;江西目标则由去年的8%~8.5%下调为8%(去年实际增速8%)。增速预期体现出稳中求进的要求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能源领域,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出现能源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改革、污染防治、生态文明、新能源发展等关键词;提出建设一大批重点能源项目,对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脱贫攻坚、生态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这呈现出2020年地方能源发展的方向。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如何发挥省(区、市)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抓住发展机遇,也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重点议题,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等词汇多次出现在北京和河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规划中不同区域承载不同的功能,正在优势互补,向着协同共进、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二地方两会中的能源发展热点

        1.稳定经济增长,加强能源基建

        稳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地方两会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有质量的“稳”支撑可持续的“进”,稳增长和提质量统筹施策,优供给和扩需求双向发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稳增长、调结构需要重大项目支撑。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建设等领域,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补短板强基建;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狠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重大能源设施建设。多地部署油气管道、电源工程、电网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结合不同地域优势,各地有所侧重,如辽宁、吉林、黑龙江提出油气管网项目,重庆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上有所侧重,陕西、宁夏、青海则在能源化工上提出规划。

        能源民生项目建设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有重点体现。地方规划中提出,要加快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抓重大民生类项目造福百姓,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如福建、山西提出,加快改造老旧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河南、山西、重庆、湖南、西藏提出继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

        重点摘录如下:

        黑龙江:利用俄气资源,建设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相连的省内骨干支线管网,实施“气化龙江”。

        吉林:开工白城向阳500千伏电网工程等11个新建电力项目,继续抓好通榆百万千瓦风电等29个新能源项目、开工15个新建项目。利用俄气过境优势,深入实施“气化吉林”工程,谋划建设长岭天然气化工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辽宁:抓好辽西北供水二期、徐大堡核电二期、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辽宁段等重点项目。

        河南:建成青电入豫工程和6个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中心。

        陕西:扎实抓好能源工业,确保煤炭、原油、天然气稳产增产。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咸阳国能煤矸石发电、陕北至湖北输电工程及配套电源等项目建设,争取中科煤制油等重大示范转化项目落地。

        浙江:加快推进三澳核电一期等重大能源项目。

        江西:电力方面,建成分宜电厂扩建项目,续建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丰城电厂三期扩建、瑞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开工信丰电厂新建项目。

        湖北:根本解决能源瓶颈制约问题,加速推进金沙江水电和陕北火电送湖北特高压输电工程,争取提高三峡电能湖北消纳比例,实施城市供电能力提升工程。

        湖南:加大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力度,加快永州电厂、华容电厂、雅中直流工程湖南段、“气化湖南”工程、岳阳LNG储备基地等能源项目建设。

        重庆:继续抓好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强化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广东:推进惠州太平岭核电、陆丰核电、阳西电厂、大埔电厂二期等能源项目,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网地市全覆盖。

        新疆:围绕建设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推进一批重大能源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莎车—和田Ⅱ回、亚中—达坂城Ⅱ回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持续推动准东新能源基地、阜康及哈密抽水蓄能电站、南疆光伏储能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准东、哈密煤电油气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示范建设,推动新疆能源高质量发展。

        2.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020年要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有10余省(区、市)提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其中,山西、内蒙古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山西、内蒙古、甘肃、海南、江西在完善电价形成机制上做出部署。宁夏、江苏提出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

        重点摘录如下:

        山西:扎实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构建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市场协调发展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力争达到1300亿千瓦时。

        内蒙古:深化电力体制和输配电价格改革,建立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电价机制。

        辽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抓好能源控股、水资源、机场集团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

        江西: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实行燃煤上网电价“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市场化电力交易规模达500亿千瓦时;扩大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试点;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

        甘肃:推进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继续对大数据、新能源供暖给予电价政策支持,全部放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新疆: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能源、交通、旅游、水利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国有投资集团,做强做优国有资本。

        3.持续推进能源清洁化、电力绿色化

        生态环境关系国计民生。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关系,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在地方两会中多有体现。清洁、环保、低碳能源,是能源转型发展的方向所在。

        在已公布的29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福建、安徽提出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广清洁能源。青海提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90%以上。甘肃提出坚持能源清洁化、电力绿色化方向,推进“水火油气风光核”丝绸之路现代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海南提出推动电源供应清洁化低碳化。

        清洁能源基建方面,甘肃争取青豫直流工程甘肃新能源配套电源工程年底建成投运,推进酒泉至湖南直流配套风光电项目、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海南提出建成文昌气电,加快建设昌江核电二期、万宁气电、海口气电。青海提出建成“青电入豫”工程和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西藏提出启动澜沧江上游千万千瓦级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重点摘录如下:

        内蒙古:从严控制草原核心区新建风电、光伏和矿山项目,支持在荒漠地区、采煤沉陷区、矿区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和风电基地。

        甘肃:坚持能源清洁化、电力绿色化方向,推进“水火油气风光核”丝绸之路现代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平凉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建设玉门石油储备库。加大电力外送与消纳,争取青豫直流工程甘肃新能源配套电源工程年底建成投运,推进酒泉至湖南直流配套风光电项目、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

        海南:推动电源供应清洁化低碳化,建成文昌气电,加快建设昌江核电二期、万宁气电、海口气电。

        贵州: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铁腕治污;加快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90%以上。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成“青电入豫”工程和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向山东、江苏输送新能源电量,推动新通道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三江源地区煤炭减量化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比重,持续打造“绿电特区”。

        4.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清洁供暖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重点体现,在2020年工作部署中占据重要位置。29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污染防治”关键词共提及86次。

        能源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调整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火电超低排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清洁取暖等主题。如北京提出农村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提高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天津提出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PM2.5浓度持续降低。河北提出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安全清洁取暖。

        重点摘录如下:

        北京:继续推进农村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进一步提高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强化空气重污染应对,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天津:关停整合热电联产电厂周边燃煤锅炉,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000万吨以下。基本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重型柴油车在线监控,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PM2.5浓度持续降低。

        河北: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燃煤锅炉、扬尘、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整治,持续加力治理“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积极稳妥推进安全清洁取暖。

        山西:稳步推进城乡清洁取暖,开展民用生物质和洁净煤清洁取暖试点。

        河南: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甘肃:抓好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等重点污染源治理。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吉林: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有序推进清洁取暖。

        新疆:以“乌—昌—石”“奎—独—乌”等区域为重点,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5.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

        强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能源方面要大力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要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合理布局和有序推动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项目。如天津、辽宁提出深入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新疆提出大力推进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冶金建材、民族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辽宁还提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重点摘录如下:

        内蒙古: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合理布局和有序推动风电、光伏等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天津:深入推进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车联网落地应用和产业集聚发展。

        辽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

        河南:深入推进钢铁、铝工业、水泥、煤化工、煤电等传统产业减量、延长链条、提质发展,完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目录,分类处置年产30万吨以下煤炭落后产能,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实施钢铁、炼焦装备大型化改造。

        江苏: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钢铁、煤电等去产能成果,加快“僵尸企业”出清,促进产能优胜劣汰,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广东: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清洁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广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推动煤炭综合利用和降低能耗。

        宁夏:力促电力、冶金、有色、建材、纺织等提层次、强实力。力促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快成长、上规模。

        新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加快发展输变电装备、风电装备等一批优势特色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6.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到2020年,能源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提升,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术装备、关键部件及材料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我国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为此,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创新发展强大引擎。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要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持续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能源技术创新,地方两会部署中除了提出推动能源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外,更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攻关,部分地区在核电装备、氢能及燃料电池等方面布局建设。

        重点摘录如下:

        北京: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5G、半导体、新能源、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快底层技术和通用技术突破。

        内蒙古:加强基础性、应用性研究,重点在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生态环境、农牧业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吉林:抓好白城北方氢谷、北方云谷、高载能产业绿色发展基地和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白城—长春”吉林西部氢能走廊。

        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全力推动潞安180全面达标和应用示范,重点推进中海油大同煤制气等项目,走“高端化、市场化、差异化、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

        安徽: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更多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山东:推进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等提升发展,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8K超高清视频产业布局建设。

        福建:在数字产业、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现代农业、时尚消费、康养文旅体育等领域,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打造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

        三地方能源发展的变化与趋势

        1.能源改革与发展始终为主线

        改革与发展一直是地方能源发展的主线。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历届地方省级两会中,国资改革、产业变革、体制机制改革目标贯穿其中。近几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转型、发展”为热门关键词,就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供给侧改革举措部署较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还是鼓励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背后都是发展的驱动,这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明显。

        地方两会提出,要全面贯彻中央各项改革部署,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地方规划重点在能源目标上,包括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电力体制改革、清洁能源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地方提出建设一批重点能源项目,从科技攻关到基础建设,从改革探索到规划落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有持续而越来越完善的部署。例如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涵盖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改革、电改试点、降本增效等诸多方面。新能源发展上,提出传统能源产业的变革升级,以及新能源的多元化发展等。

        总体看来,地方在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注重产业的区域融合、一体化发展

        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部署中,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协同合作加强。如在污染防控中,北京提出要强化空气重污染应对,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天津指出加强大气联防联控联治。河北也提出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山西则提出加快融入京津冀联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贯通,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探索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河南、广西、新疆、陕西、湖南、内蒙古等均亦提出联防联控措施。

        同时,京津冀首部区域协同立法诞生。《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分别于1月11日、17日、18日在河北、北京、天津当地的人大会议上通过,将于5月1日起同步施行。为了尊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三地也保持了各自特色的内容。该条例的制定出台为其他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经验借鉴。区域能源规划亦是如此,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在能源的协同规划、联合运行、高效利用上提出了相应措施。

        区域融合发展在增强,区域间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地方在能源基地建设上做出部署规划。如陕西提出加强陕北高端能化基地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支持榆林科创新城和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甘肃提出推进陇东能源基地、天水先进制造基地、金昌镍铜钴产业基地建设。宁夏提出强化宁东基地与太阳山园区等一体化发展,打通煤化工、石油化工、现代纺织产业链条,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等。

        3.向绿色、智能、轻型化产业转型发展

        我国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面对生态环境压力及能源资源禀赋现状,能源的清洁、环保、低碳发展势在必行。能源转型进程中,我国清洁能源占比日益提升,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成为能源发展之路。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一直居于重要位置,已公布的29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洁能源”“新能源”关键词共提及102次,分品种能源提及更多。“绿色”“低碳”关键词共提及270次。地方能源发展重点及建设规划中,促进新能源发展、能源清洁利用有重点显现。

        能源结构的演变,涵盖传统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战略推进、智慧产业以及轻型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地方两会中,提出要着眼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积极培育发展先进产业集群,加快改善供给结构,挖掘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地方规划,地方政府在转型升级上提出目标,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多能互补项目建设上规划布局,目标是朝着绿色、低碳、轻型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