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领亚洲可再生能源行业逆风前行
发布日期:2020-03-20 来源:中怡保险经纪 浏览次数:13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在急剧增加。然而,可再生能源行业也因此面临巨大压力,行业亟需制定计划,筹措资金,为气候变化灾后恢复提供支持。要想在灾害来临前建立好应对框架并获取充足的财政支持,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
那么,亚洲可再生能源产业该如何有效管理这些风险?
深度解读
无论你是在新德里散步,还是在上海的办公室眺望窗外的天际线,你会看到,天空都染上了一层灰色。人们曾一度接受这是发展的代价,但现在已普遍达成一个共识: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意识和占比,我们完全可能创造一个更光明、更清洁的未来。
从电池、沼气到发电,亚洲可再生能源发电产能占全球近三分之二,亚洲正在推动能源转型,其中尤以中国贡献显著。
中国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专利,也是最大的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使中国企业有机会出口清洁能源技术,在新兴国家承接大型电力项目。事实上,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将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占比从2018年的不到10%提高到近30%。
绿色投资融资计划
目前,亚洲各国政府纷纷通过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的方式,激励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但在涉及与煤炭等传统发电方式的电价竞争时,多数国家都在朝营造公平环境的方向而努力。例如,中国计划在2021年初停止对新的陆上风电项目提供补贴,如此一来,可再生能源项目便可以参与同传统发电方式的竞争。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需要大量资金注入。私营资本正在承担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重任,2016年私人资本投资占比全球90%,传统的债务和股权是主要的融资工具。
随着可再生能源资产可经营化,公用事业企业、独立电力公司、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电网和配电运营商,以及能源行业的私人股本和基础设施集团,都将寻找可以整合到其投资组合中的资产,这是影响未来需求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
应对灾后恢复保险缺口
在亚洲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通常伴随着一定挑战性。首先,可再生能源项目缺乏一个全球性的承保范围标准,尤其是自然灾害方面。可再生能源行业属于新兴产业,所以也不存在能保障利润的商业模式可供效防。
因此,保险公司承保绿色能源项目的门槛很高,进而导致保险成本上升。而在可以承保的地区,当地的利益相关方缺乏对项目风险敞口的理解,只关注定价。
亚洲清洁能源行业的另一个主要担忧与该行业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息息相关——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可再生能源设施通常依赖自然资源运作,如风能、太阳能、水力、潮汐和地热。这些资源的不稳定性导致亚洲在2018年经历了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的自然灾害事件,损失达到数十亿美金。这也对该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工厂造成了损害。因此,对能源行业利益相关方而言,在评估自然灾害对其绿色项目和投资的影响时需采取谨慎态度。
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问题,需要整个保险行业以技术创新响应,例如利用自动化、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来处理激增的理赔需求,最重要的是,在发生重大天气灾难时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金融保护优先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也在呼吁透明度最大化。商业模式正在进行调整,新型企业也正在进入这一领域。
对于可再生能源企业而言,如何在机会前面做出正确的长短期战略选择是一项挑战。采用合理的保险解决方案和合同风险转移对项目进行评估、管理和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应鼓励进行风险管理讨论,确保合理的风险分配和保险解决方案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当投资人在评估是否投资某一绿色项目时,可能会有“可融资性”方面的顾虑,这种情况下,一个全方位、健全且定制化的项目,再配合创新的保险方案,可以有效消除这种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