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今年建10个 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发布日期:2020-03-24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 作者:金晓玲 浏览次数:539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辽宁沈阳市日前公布2020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计划,沈阳将在全市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孵化基地加快部署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到2020年年底,初步建成1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20家上云上平台典型示范企业。
沈阳市将提升网络接入能力,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推进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加强标准制定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加快建设创新载体,重点推进“工业软件定义网络基础标准”“全分布式工业控制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建设,抢占标准和关键技术研发制高点;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供应链平台,聚合上下游全产业链企业,打通生产制造、支付交易、信用评价、金融服务和物流配送等全要素和全链条,培育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实施工业APP培育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逐渐实现云端改造、云端迁移;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重点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加速融合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新松机器人等工业企业开展5G、柔性化生产、工业AR和VR等典型工业场景应用等。
2020年沈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着力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50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沈政办发〔2019〕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贺信精神,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实施“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推进标志性的平台、工程、项目建设,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出发,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努力把工业互联网打造成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网络基础。
1.提升网络接入能力。推动电信运营商利用5G、光纤宽带、窄带物联网、IPv6、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市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孵化基地加快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推动中德产业园成为全省5G标杆示范区。鼓励电信运营商开发满足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的网络套餐,降低工业企业网络使用成本。加快推进华为、紫光、腾讯、京东等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到2020年年底,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覆盖。(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信息中心)
2.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沈鼓集团、北方重工、东北制药等工业企业以5G、IPv6、工业无线、工业无源光网络(PON)、边缘计算等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内网,推动企业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进行生产线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实现“车间互通、设备互联”。(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3.推进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推进辽宁联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等项目建设,探索建设区域级标识解析节点,鼓励沈阳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建设二级标识解析节点,促进标识解析在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推广应用。鼓励禾丰牧业等企业与通信、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基于标识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创新。(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二)加强技术创新。
1.加强标准制定和关键技术研发。鼓励沈阳自动化所、沈阳计算所、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新松机器人、东软集团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工业软件定义网络基础标准”“工业无线网络WIA-FA技术及标准”“全分布式工业控制网络”“制造流程智能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建设,抢占标准和关键技术研发制高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大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2.加快发展工业软件。鼓励东软集团等软件企业研发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物联网智能分析、数据集成与治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工业软件。培育和推广沈阳新松机器人“工业软件&控制平台”、沈阳自动化所“中科云翼互联制造服务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安全综合防护系统”等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工业技术软件化,满足工业企业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到2020年年底,培育5家国内技术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科技局)
3.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落地,吸引国内外领先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国内顶尖科研单位在我市落户或成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验证平台”、紫光中德“紫光云创新中心”、华为“数字沈阳体验馆”、帝信“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发挥好沈阳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引领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科技局)
(三)优化平台体系。
1.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供应链平台。培育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重点建设和推广微软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沈阳自动化所SIA海云平台、麦克奥迪智慧能源平台、东软集团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平台等跨行业跨领域平台,以及紫光输配电协同制造平台、华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东软集团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等行业级平台。发展企业级平台,围绕机床、机器人、航空、眼基因库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我市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沈鼓集团、禾丰牧业、东北制药、北方重工、远大压缩机等骨干工业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向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转化。推动建设一体化工业供应链平台,聚合上下游全产业链企业打通生产制造、支付交易、信用评价、金融服务和物流配送等全要素和全链条,培育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实施工业APP培育工程,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鼓励鸿宇科技“智能工厂管家APP”等高质量工业APP研发和推广。到2020年年底,初步建成1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2.提升平台运营能力。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企业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和工业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强化平台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协会联盟等开展平台能力成熟度评价,探索建立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咨询、实施、评估、培训等工作体系。探索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拓展平台盈利空间,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3.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继续推广华为“智能制造云”“软件开发云”和紫光“工业云”建设,加大上云成果展示、推介和宣贯力度,引导制造业向深度用云、整体上云迈进。发挥三大运营商和“腾讯云”“京东云”等服务优势,引导中小微企业逐渐实现云端改造、云端迁移。鼓励新建企业、新建项目直接采用云服务方式,实现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到2020年年底,培育20家上云上平台典型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强化安全保障。
1.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按照工业互联网安全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机制,依托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安全服务能力,开展安全能力评测评估。探索建立我市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安全可信白名单机制,推进整体态势感知、安全保障和应急协同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局、信息中心)
2.提升重点企业安全防护能力。鼓励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东软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安全防护系统”等项目建设。指导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工业企业加大安全投入。鼓励沈鼓集团、华晨汽车等重点企业建设企业级安全技术保障平台,结合我市汽车、装备制造、航空、化工等主导产业,开展安全产品、解决方案的试点示范和行业应用。(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局)
(五)完善生态体系。
1.加速融合发展。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沈阳新松机器人等工业企业开展5G、柔性化生产、工业AR和VR等典型工业场景应用;以华晨宝马等企业为试点,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促进“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产品研发,鼓励东软集团基于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云服务研究与应用”,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应用体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工程,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创新中心和测试示范封闭区,推动我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局)
2.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以先导性应用为引领,在网络建设标杆企业、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上平台典型示范企业、高质量工业APP、典型安全解决方案、“5G+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组织开展创新应用示范,逐步探索工业互联网的实施路径与应用模式。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案例。(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3.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补齐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短板,鼓励沈阳中德产业园、国际软件园等重点园区,加强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提高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4.扩大开放与合作。承办好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不断提升峰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办出更高质量和更好效果。鼓励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产业联盟的沟通交流,推进企业加入国际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组织,及时跟踪把握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吸引微软、西门子、德国SAP等全球领先企业在我市布局。加强与华为、紫光、腾讯、阿里巴巴、浪潮、中兴和奇安信等国内领军企业面向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供应链和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推进机制。在市数字经济建设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专班,统筹谋划工业互联网相关重大工作,协调和督促任务落实,促进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协同推进。充分利用市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调动大学、研究机构及社会力量,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研究、建设方案指导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局)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智能制造、企业上云、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相关政策,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持,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及应用、平台建设和补短板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财政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财政局、信息中心)
(三)深化产融对接合作。拓宽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发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探索设立工业互联网方面基金。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信贷扶持。引导建立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会(联盟),推动产业各方联合开展技术、标准、应用研发以及投融资对接、国际交流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金融发展局)
(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双招双引”,开展靶向引育、分层次引进,重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经验的高层次工业互联网人才。依托华为、微软人才实训基地和东北大学、沈阳大学、沈阳自动化所、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加强专业教育和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创建企业对口实践基地。(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发展改革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