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分布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分布式能源
各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排名
发布日期:2020-03-31  来源:尹明  作者:先思录  浏览次数:181
     表1给出了国内31个省份人口(2018年)、面积以及2019年的发、用电量及GDP情况。其中,第6列“发用电量差”指标是指发电量与用电量的差值,该指标小于0,一般表明该省缺电或供需紧张;反之,表明该省供需宽松。第8列“发用电比”指标是指某省用电量与用电量之比,通常该指标越大于1,表示其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越高;反之,该指标越小于1,表示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越低。
 
表1.各省基本情况(按照2019年各省发用电量差排名)
 

采用“基于指标排名的综合评价法”分析各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
 
该方法具体为:
 
(1)按照降序排列。分别按照2019年发用电量差、发用电比两个指标对31个省份进行排名,各省的排名序号作为各省的评价分数。
 
(2)计算各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各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取该省的发用电量差、发用电比两个指标的平均值。这兼顾电量规模的影响,也兼顾了发电量与用电量比例关系的影响。
 
(3)确定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转换值”。按照“发用电量差”指标降序排列,确定由电力外送省向电力受入省的“转换值”,即该指标正值最小的省份的序号,表1可见2019年转换值为16。通常,某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大于转换值,表示该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强;反之,则表示该省电力保障能力弱。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与转换值的差值越大,表示该省电力外送能力或受入需求越大。
 
(4)将各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分类。与“转换值”比较,表中将各省份分为两类: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小于转换值的省份(红色字体,电力送出省)和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大于转换值的省份(字体加粗,电力受入省)。
 
(5)各省份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的数值范围在:1—31。该指标越接近最小值1,其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越强,外送能力也越大;越接近最大值31,其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越弱,对外受电力需求越强。
 
下表给出了2019年分区域各省份GDP、发用电量及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排名。
 
表2分区域各省2019年GDP、发用电量排名及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情况表
 
 
 
图1给出了各省份的2019年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情况(橘黄线为2019年的转换值16,黄线为最小值线1,绿线为最大值线31)。可见云南、内蒙古、四川、山西、宁夏、湖北、贵州、新疆和陕西等省份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较强,有较大的电力外送能力。而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河北、江苏、重庆、山东、辽宁、河南与天津等省份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较低,需要外受电支持。
 
图1各省份2019年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情况

 

图2给出了分区域各省份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情况。
 
图2分区域各省份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情况


图3我国大陆地区各省分布情况








 
 
根据表2和图2的评价结果,结合图3的各省份地理位置分布,得到如下结论:
 
(1)西南各省份中除去重庆外,云贵川等地本地电力保障能力都较强。解决重庆电力供需紧张问题,可以从西南区域内加强川渝联网、川电入渝的角度考虑。
 
(2)西北各省份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都较强,各省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指标均低于转换值,外送能力较强。
 
(3)华中各省份中,除了湖北外,河南、湖南、江西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较弱。由于华中四省长链条式分布,可考虑从周边的山西、陕西、四川、贵州等省份联网送电。
 
(4)华南三省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较弱,特别是广东省,需要考虑从周边,如西南区域、福建省受入电能。
 
(5)华东五省份中,苏浙沪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较弱,而安徽、福建有一定的电力外送能力,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余的电能缺口需要通过区域外来电,重点是西南、华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
 
(6)华北的京津冀鲁电力消费大省,且本地保障能力较弱,山西、内蒙古本地电力保障能力很强,可为本区域电力保障提供大部分支撑,总体可以实现自我平衡。
 
(7)东北三省中,辽宁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较弱,需要考虑从区域内吉林、黑龙江,甚至区域外内蒙古东部获得电力支持。
 
以上分析出于单纯统计学角度,定性对各省份和各区域本地电力保障能力的分析,有些观点与现实方案存在差异。“基于指标排名的综合评价法”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可以根据问题需要进行调整,电源也可扩展到分布式发电等各类型电源,适用于大至区域间、小至城市和园区间的本地电力保障能力与电力互联互通等问题。该方法如果能够与电源结构、电力需求等要素更紧密结合,将会有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