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光勤钻研 更好消纳新能源
发布日期:2020-04-24 来源:国家电网报 浏览次数:107
驰而不息,脚踏实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力量。
4月21日23时,吉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处长孙勇还坐在电脑前,编制“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示范方案”。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在家人安然入睡时,一个人静静坐在电脑前,编写报告,整理数据……
孙勇2009年博士毕业参加工作,2011年开始从事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运行管理工作。作为一个电力调度工作者,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新能源调控技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打通电源侧通道
热-电联合解难题
吉林省清洁能源丰富,但省内全社会总体用电量小,电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这让风电等新能源消纳成为难题。
3月份,虽然吉林省户外春寒料峭,集中供暖的百姓家中室温依旧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
吉林省冬季供暖期长,而冬季又是风电大发的季节,如何解决冬季供暖、调峰、新能源消纳之间的矛盾?孙勇将技术攻关从电网调度侧转向电源侧,主持完成了“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项目。该项目为破解供热与风电消纳矛盾开创了全新技术路线。
2019年的供暖季一到,孙勇就马不停蹄地应用“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检验研究成果。
为让热-电联合调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孙勇走访了华能长春热电厂和大唐长春第二热电厂,实际勘查供热范围内的400余家换热站,选择符合测试条件的供热站安装测试仪表。吉林省冬季哈气成冰,而城市供热管道都在户外,孙勇有时一站就是一天,全神贯注监测供暖数据变化,为火电机组让路新能源消纳采集第一手数据。
孙勇介绍,每个电厂的热惯性不同,供热面积也不同,而热惯性、供热面积决定了能为新能源消纳“挤出”多少空间。他与同事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系统调试,利用投入实用化运行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计及风电的节能调度计划系统、智能风电控制系统,通过热-电联动,终于打通电源侧与电网的互联通道,保证电网在最大限度消纳新能源的同时不影响居民供热。这项技术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供热与新能源消纳的矛盾,还让吉林省风电发电电力、光伏发电电力创下了历史新高。
目前,孙勇正将这些研究成果汇编成集,并不断修改完善,为科技成果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资料。
调度与负荷侧互联
打破信息对接壁垒
4月2日,孙勇通过视频连线与长影世纪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等电采暖用户对接,了解用电负荷变化特质并采集数据,开展调度与负荷侧互联研究。这是孙勇主持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的基础工作之一。
为了让更多的清洁能源通过能源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他在攻关电源测后,又将科技攻关目标对准负荷侧,与同事们开展了“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项目研究。
该项目针对当前世界能源领域存在的多种能源相互转化率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难、能源供应与用户互动性差等关键难题,通过信息与能量学科的交叉研究,为建设能源互联网提供基础理论和支撑平台。
孙勇先是与地方相关部门反复沟通,调研相关用户,千方百计采集地域气象、季节性差异特性和电采暖负荷的历史运行数据,开展不同时间尺度下电采暖负荷用户用电特性研究和精细化分类。
得到数据后,他和团队开始建模研究,并利用无线、光纤等方式实现电采暖负荷的信息接入,完善与营销系统的数据交互标准与存储模式。这样既打通了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营销负荷管理平台数据传输通道,又打破了外部信息与调度系统信息直接对接的壁垒,实现了110户17.83万千瓦的电采暖负荷实时数据接入调度系统。“无论是商场、写字楼,还是学校、办公楼,不分类型的电采暖用户,他们的数据都可以接入我们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孙勇说,“这种外部信息直接与电网调控信息互联存在风险性,为此我们要设计好安全网络构架,保护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
孙勇还研究负荷优化控制策略,在用户负荷侧开发了能量管理子站。能量管理子站能够在不影响用户温度舒适度的前提下,接收电网调度下发的调节计划,实现可调控负荷的柔性控制。
持续开展管理创新
研究新型交易模式
为保障新能源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孙勇积极探索风电优先调度模式,分别从风电优先消纳、安全运行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强化调度管理创新。
为了研究制订出符合吉林省特点的风电调度管理办法,孙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法规和各风电场情况,走访了全省30多家风电场,了解电厂的风电并网需求及存在的工作难点。他仔细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所学,形成走访报告,为管理方法的研究制订收集了第一手材料,使风电管理工作更加精细。
当光伏发电在吉林省遍地开花的时候,他又深入光伏发电站调研,梳理了10千伏分布式光伏安全运行风险,编制“吉林省分布式光伏安全运行管理规定”,加强对地区调度分布式光伏管理的指导和培训,规范分布式光伏的验收、并网和运行管理。
目前,孙勇及其团队通过开展现货市场中涉及的市场交易申报、市场运行及市场出清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以及建立适应新能源出力波动的现货市场交易体系,设计出多能流运营机制与交易模式,实现了综合能源运营交易平台示范工程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