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电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核电总经理王明弹:核能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空间
发布日期:2020-05-28  来源:中国电力报  浏览次数:166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业带来挑战,全国两会中却传递出越来越多的信心与收获。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总经理王明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这样的形势下,来自党中央坚定的决心与判断,既明确了方向又鼓舞了士气。“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有力保障了百姓用能和医疗、运输等特殊行业电力供应,为行业应急能力建设积累了经验。”

记者:国家电投集团在疫情期间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上取得了哪些经验?对于能源应急能力建设,您有哪些建议?

王明弹:新冠肺炎疫情是对社会保障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疫情期间,能源行业在应急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全力保障居民用电基础上,特别针对医疗系统、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等重点部位进行了供电保障。

疫情开始之初,国家电投尽全力与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把疫情防控这一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国家电投所属大别山发电公司响应湖北省网紧急需求,第一时间组织59名同志返岗,连夜奋战14个小时,“双机+光伏”马力全开,直供武汉抗疫前线。春节期间,我们在湖北所有232万千瓦电力装机全容量运行,全国范围内98.4%发电及供热厂站、95%容量煤矿在运在产,内蒙古霍林河矿日产煤25万吨全力支撑东北区域供电供热;集团所属北方一些发电供热厂站还免费延长15天供暖,为各地应急物资生产和居民居家隔离提供了可靠基本保障。

回顾12年前的南方冰灾,一度对整个输变电系统带来巨大挑战。此后,我国能源行业便进行了结构与技术方面的双重调整,近年来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能源应急体系。新冠肺炎疫情有别于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影响,而是对能源应急体系的另一种考验。

在疫情防控的压力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因日常运行、维护对人力的需求非常少,成为疫情期间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能源结构多元化的优势以及能源转型的成功。

当然,进一步推进能源应急能力建设,我们也应继续关注新能源消纳及其对电网安全带来挑战的问题,通过市场推动、新能源技术提升与改进,共同参与整个电网的安全性控制需求。

记者:当前核能发展趋于多元化,包括核能海水淡化、污水处理、核能供暖等方向都有不错的发展。您认为未来核能多元化利用的前景如何?

王明弹:当前,能源体系面临稳定供应与清洁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具有节能减排、化石能源替代的迫切需求,核能具有清洁无碳、能量密度大、供给可靠性高的特点,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核能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空间。

核能综合利用是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海阳核电站是我国第一个实施大规模热电联产的核电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大规模核能供热的顺利实施将对我国未来能源革命的走向,尤其是解决北方清洁供暖的热源问题给出了全新的思路,事关重大、影响深远。

核能综合利用在核能供热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海阳核电的核能供热采用热电联产的方式,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开展技术创新,在发电的同时进行供热,提高了机组循环热效率,电厂效率提高了,排到大海和环境的热量减少了,环保效益显著,为我国核电发展开辟了新路子,为北方清洁取暖提供了新方案。

核能供热具有大体量、清洁、稳定可靠、价格有竞争力等特点。海阳核电厂1台机组只要抽出已经发过部分电的五分之一的蒸汽,就可以满足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用暖需求。如在胶东半岛布置4个大型核电基地,辅以集中储热,配合环胶东半岛骨干热网,将能够完全替代青岛、烟台、威海地区全部的燃煤集中供热。这种供热方式经济上可行、技术上有保证、环保效益显著,将能促进传统供热模式向清洁、统一、宏观可调节、微观释放市场活力的新兴供热模式和业态转变。

核能供热实质上提高了核能的热利用效率,随着技术发展,有望进一步大大提高核能热利用效率,增加供热能力,同时进一步降低供热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