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重点!今年广东、江苏、浙江、青海等地能源工作怎么干?
发布日期:2020-06-01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作者:张胜杰 浏览次数:147
当前,全球疫情和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挥着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如何做好能源供应保障,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确保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日益迫切解决的问题。
找准靶心,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分头调研采访,期望通过梳理“2020年各地能源工作如何做”,找到各地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过程中,实现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显然,答案无唯一。通过调研采访,我们坚信,无论形势多困难,挑战多严峻,爬坡迈坎、久久为功,选对路子、信心不减,能源高质量发展这场仗就一定能打赢。
广东
稳中求进
全面完成“十三五”能源发展目标
2019年,广东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3.41亿吨标准煤,其中天然气251亿立方米,成品油3448万吨,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696亿千瓦时。
截至目前,广东省已基本形成煤炭、石油、燃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能源供应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日,记者从广东省能源局了解到,2019年,广东省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6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14%,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带动能源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8亿元,增长14.4%。
记者获悉,今年该省能源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能源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全面完成“十三五”能源发展的目标任务,奋力推动广东省能源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今年全年广东省能源行业计划完成投资达1900亿元以上,其中能源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100亿元以上。全省煤炭消费量控制在1.65亿吨以下,其中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控制在7006万吨以内。为此,该省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着力抓好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能源生产和供应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广东省将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因地制宜发展陆上风电、太阳能利用。重点推进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争取一批项目年底建成投产。有序推进近海深水区项目探索开发,争取年内开工1—2个试点项目。
在加强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方面,广东省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合理规划布局调峰气电,大力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燃煤自备电厂和燃煤自备锅炉“煤改气”工程。
同时,该省今年还将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接收及储备能力,优化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多气源、多主体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加快主干管网建设,确保10月底前完成省天然气主干管道通达全省21地市目标任务,并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工程,尽快形成“县县通”发展格局。
而在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省今年计划建成公用充电桩约1.4万个、公用充电站256座,实现全省干线高速公路(除珠三角绕城环线)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完善通达全省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充电保障能力。
作为全国率先启动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的省份,广东省计划进一步放开经营性发电计划,今年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至2600亿千瓦时,占省内发电量60%,同时将组织做好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和第三方评估工作,力争早日正式运行。2019年,广东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3.41亿吨标准煤,其中天然气251亿立方米,成品油3448万吨,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696亿千瓦时。
截至目前,广东省已基本形成煤炭、石油、燃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能源供应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日,记者从广东省能源局了解到,2019年,广东省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6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14%,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带动能源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8亿元,增长14.4%。
江苏
内外并举
打造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能源消费高,资源禀赋差”是江苏省能源情况的真实写照。能源对外依存程度偏高、自主可控能力较弱的江苏,96%的煤炭、92%的石油、99%的天然气都依赖区外。
记者从江苏省能源局获悉,为切实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江苏多措并举,正加快构建内外并举、输储结合的煤、电、油、气、新能源多元供应体系。
通过优化能源格局,大力发展天然气,推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等一系列举措,解决能源供需平衡问题成为江苏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
目前,江苏省年度用气规模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居全国前列、市场化交易电量居全国第一、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数量亦居全国第一……随着能源“清洁化”比例不断提升,该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雏形初见。
江苏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疫情期间,该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单位能源保障、重要资源生产组织调运等工作,确保全省煤电油气供应保障安全稳定,为推动经济运行全面加速、全面激活提供了坚强能源保障。
“2020年以及‘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以提升能源供应质量为根本,以优化能源结构为关键,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坚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上述负责人进一步向记者说。
其中,在构建多轮驱动、安全高效的供给体系方面,将继续抓好沿海LNG接收基地、煤炭中转储运基地、支撑性煤电机组基地、海上风电基地、核电基地五大能源基地建设,并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合理控制煤电和燃气发电开发节奏,推动清洁高效、低碳优质能源逐步成为增量主体。
而在构建清洁替代、绿色低碳的消费体系方面,则致力于继续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引导天然气集约高效利用,强化可再生能源替代,确保非水可再生电力消费占比达到国家要求,进一步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同时,该省将抓住电力、油气改革契机,进一步提升价格把控力和资源可控度,推进能源改革红利向产业传导、向用户让利。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将做好三省一市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调剂工作,同时以特高压为纽带,全面落实相关配套项目建设。
浙江
改革提速
市场化成2020年能源关键词
浙江省能源禀赋并不突出,同时又是全国用能大省,作为东部地区转型代表之一,如何确保能源供应备受关注。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能源局获悉,2019年,浙江省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能源保障举措更加精准、成效更加显著。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4706亿千瓦时,增长3.8%,最高负荷8517万千瓦,增长6.1%。天然气消费量148亿立方米,增长9.6%。
该省通过外购电量、加强电力运行调度、气电统筹协调等举措,确保了全省用电需求;通过争取新天煤制气代输入浙、协调上海LNG反输入浙等举措,确保了全省用气需求。同时通过落实缓批限批、节能审查、错峰生产、奖惩问责等硬措施,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完成了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目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能源改革已经全方位启动。其中,电力体制改革、用能权改革走在国内前列,天然气体制改革也已率先实质启动。
今年1月,浙江省发改委、能源局印发《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出,将着力从推进能源运行与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加快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健全煤炭储备和质量管控体系、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加快节能领域改革、建立能源开放合作机制、推进试点示范创新八个方面加快构建有效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首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之一,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备受关注。
记者获悉,2020年,浙江省将适时启动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储能示范试点,推进分布式发电交易,开展绿证交易创新试点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考核,启动电力现货市场不间断结算试运行,妥善分类推进电价交叉补贴改革,评估前三批增量配电网试点实施情况,深化用能权交易改革,加快推进长三角能源一体化合作,大力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试点。
青海
内消外送并举
持续打造“绿电特区”
作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地区,青海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表现积极。
据青海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40%左右。电力装机达到3168.4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8%,海南、海西两个基地已达到千万千瓦级。集中式光伏发电占全国比重8.4%,光热同比“十二五”末增长3.5倍,装机均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2019年,青海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350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6亿元。
在连续三年实施绿电7日、9日、15日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后,青海省于今年5月9日启动了“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将连续100天对三江源地区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实现用电零排放,惠及20余万户各族群众。据介绍,该系列活动预计可消纳清洁能源5亿千瓦时,减少燃煤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万吨。
2020年是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青海省能源局负责人具体介绍,青海省将通过农网工程实施,解决7个乡、43个未覆盖村、1.6万人口大电网延伸供电问题,尤其是集中力量推进“三州三区”农网升级改造,确保2020年6月底前完成任务。
5月25日,青海省全面启动了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建设和改造工作。据青海省能源局介绍,到2025年三江源地区城镇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农牧区电供暖比重达到50%以上。
“当前,青海清洁能源电力消纳存在阶段性困难,调峰电源建设滞后影响新能源发展,加之国家加快新能源补贴退坡带来较大压力等,挑战非常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上述负责人特别指出。
据介绍,2020年青海全省拟实施能源项目85个、投资350亿元。同时持续打造“绿电特区”,确保海南特高压直流“930”建成投运,争取输送电量80%为青电。建成“青电入豫”和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辟青鲁供电新通道,并力促新能源电量输送江苏,同时提前谋划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推进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三江源地区煤炭减量化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比重。
根据2020年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新能源新增消纳空间为320万千瓦,全部用于光伏平价、竞价项目建设。
陕西
促投资稳增长
确保能源工业“半壁江山”地位
能源产业是陕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该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9%,占全省GDP比重接近20%,占工业GDP比重接近50%,能源化工产业投资增长约13.9%。
2019年,该省原油产量超过2500万吨,天然气产量超过240亿立方米。煤炭产量稳居全国第三,煤制烯烃、煤制油(含煤焦油加氢)产能居全国前列。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9%。
2020年,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叠加不利影响,陕西省能源产业复工复产和生产运行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能源产品供应稳定,能源消费平稳增长。通过加快推进重点能源化工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投资到位、加强金融支持、落实减税降费等举措,较好地缓解了能源产品价格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初步统计数据,陕西省一季度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7.4%。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做出重要指示,我们备受鼓舞。我省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链延伸,着力扩大高端供给,持续优化发展动能。特别在能源工业领域,我省将重点以创建能源革命示范区为抓手,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地,同时依托能化产业基础优势,持续打造全国一流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陕西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说。
记者获悉,目前,响应“新基建”号召,陕西省正积极推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并将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榆林科创新城创新港、榆林科创氢能新城、榆横综合中试和示范基地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与此同时,该省还正积极推动陕北—湖北特高压输电工程及配套电源、充电桩建设工程、输气管道工程、渭南绿色能源转型示范基地,以及黄龙农光互补平价基地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
“2020年,我省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抓好能源促投资稳增长,切实保障能源生产供应稳定可靠,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建设高质量能源强省迈上新台阶。”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介绍,2020年,该省将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能源化工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等供给质量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发电标准煤耗下降3克,弃风弃光率低于5%,煤化工耗水率达到或超过国家先进水平。
黑龙江
稳产超4000万吨
做好油气供应压舱石
“为抢回工期,油田已组织复工作业队伍750支,比去年最高水平还多出100支。”前不久,大庆油田开发部副主任李宏斌说。
记者获悉,今年一季度,大庆油田完成油气当量1074.672万吨,同比增产9万余吨。
来自黑龙江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在建能源重点项目复工率100%。全省能源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元,占年初计划的24.2%。
综合研判形势,黑龙江省站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高度,将加快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今年继续做好油气供应保障标杆,重点围绕建设百年油田,确保大庆油田油气当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全力做好中俄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在煤炭生产方面,通过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整合建设一批先进产能煤矿,力争原煤产量达到6000万吨。在清洁能源发展和消纳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争取全年新能源项目核准200万千瓦,并网300万千瓦。通过深入实施“气化龙江”战略,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争取达到50亿立方米。
“我们将稳步推进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项目建设。同时,宜并则并,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因地制宜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快推进县城生物质热电联产和农村生物质成型燃料供暖。”该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特别是针对中央政府提出的‘新基建’号召,我们积极响应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2021年底建成公共充电站255个,充电桩15000个,基本满足全省城区及主要高速公路沿线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其中,哈尔滨市作为重点示范城市,计划建成充电设施总量5200个。”上述负责人说,“与此同时,我们在与国家电网公司就电力外送问题达成合作共识基础上,谋划了哈尔滨东—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已形成初步技术方案,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张家口
先行先试
确保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30%
作为由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河北省张家口市通过“三大创新”模式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五大功能区”,助力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稳步推进。
所谓“三大创新”模式,即以“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的四方协作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以“新型城镇化、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为重点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以柔性直流、低倍聚光、碲化镉弱光发电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技术创新。
记者近日从张家口能源局获悉,通过推行“三大创新”,张家口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工程、大容量储能工程、智慧化输电通道工程和多元化应用工程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自启动四方协作机制以来,张家口市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得到有序推进。2019年,已完成交易电量6亿千瓦时,为企业、用户减少电费支出约1.5亿元。
为进一步体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2020年,张家口市提出进一步拓展发用电范围,力争将新增电采暖用户全部纳入“四方协作机制”的发展规划。
而在创新可再生能源扶贫模式方面,张家口还提出了探索通过使用扶贫资金及申请国家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由当地国有企业开发可再生能源,将项目收益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在推动智慧供能方面,张家口“先试先行”,正探索以用户综合能源需求(电、热、冷、气、水)为基础,统筹现有能源资源,促进能源协调发展新模式。
在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同时,张家口亦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工程建设,打造多元化应用“样板”。
据介绍,2020年,张家口将继续推进风电三期、微电网、多能互补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工程,确保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350万千瓦,光伏装机达到65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重点支持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推进多元化应用,预计年内新建1600个充电桩;进一步支持电供暖工程和大数据中心发展,确保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0%。
原标题:独家|圈重点!今年这些地方能源工作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