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瓜州人主动出击,变防风为用风,使风变废为宝,驯服驾驭这匹狂荡不羁的野马,一直是几代瓜州人的愿望。
无风满地沙,
有风不见家。
……
沙丘压良田,
流沙埋庄园。
小麦种三遍,
只收二三斗,
拉着妻儿去逃荒,
饿死戈壁喂老鸦。
……
解放前,一首流传瓜州一带的民间歌谣,记录了祖祖辈辈瓜州人民对大风与生俱来的恐惧无奈。
这就是瓜州的生态环境,有眼泪,有辛酸,还有饥饿和贫穷。
瓜州,古称“安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酒泉市境内,早在四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因了大风,瓜州素有与北美风库、北欧风库、极地风库齐名的“世界风库”之称。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发现瓜州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与风沙搏斗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天命胜人志”还是“人志胜天命”的悲壮抗争,决死搏杀——
北周时期,瓜州和敦煌之间存在了600多年的广至县被风沙吞噬;
唐朝,人们想在原广至县废弃的土地以东继续开发,最后连人带庄稼一起被大风吹走;
……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瓜州人主动出击,变防风为用风,使风变废为宝,驯服驾驭这匹狂荡不羁的野马,一直是几代瓜州人的愿望。
1998年,在距离县城8公里的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30多米高的测风塔,这为风电大规模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006年3月,瓜州百万千瓦风电场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始动工建设,总投资8.3亿元,瓜州县风电大开发从此拉开了序幕。
大风起兮云飞扬。
从“世界风库”到“风电王国”,这不仅仅是瓜州儿女的福音,也是甘肃人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横亘十年的时空,莽莽瓜州就是一部演绎着惧风、用风的浩繁巨着。
哪堪回首风电路
“疏勒”一词,最早起源于西域的疏勒国,含有“水浊”之意。
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的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它像一个醉酒的汉子,摇摇晃晃跌跌跘跘地从西北流经肃北县的高山草地,贯穿大雪山,过昌马盆地,出昌马峡,至瓜州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
这条母亲河,她养育的红柳是最坚韧的植物,无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它们都与风沙抗争,守护者瓜州这片土地。
这里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140.6毫米。
古人说,瓜州的风是魔鬼的兵器,无坚不摧。在瓜州的历史上,记载最多、最详实的资料就是风的故事。这里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刮7级以上的大风,从唐代至今的1200年间,这里共有37座城池被风沙埋压,变成了废墟。
从地形上说,这片戈壁与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阿尔金山山脉以及疏勒河谷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状”地形,形成气流“狭管效应”。
改革开放前,瓜州县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仅有榆林河小型水电站。由于科学技术滞后,利用风力发电,当时还是个神话。
瓜州县是甘肃省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据气象部门最新评估结果表明,瓜州县风力资源量大质优,风向稳定,风能密度高,无破坏性风速,风能资源可利用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年风能资源可开发量2000万千瓦以上,且瓜州县区域地势平坦开阔,集中连片开发面积大,交通便利、临近电网,具有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优越条件。
甘肃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决策。
2006年3月,瓜州百万千瓦风电场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始动工建设,总投资8.3亿元,瓜州县风电大开发从此拉开了序幕。
随着我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酒泉市的交通运输、金融、通讯等产业,开始发展壮大,典型的当属瓜州县,因为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的516万千瓦装机中,瓜州占74%。
2007年,省上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规划和构想,使瓜州县风电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瓜州全力实施“风电强县”战略,唱响了打造“风电王国”的大风歌。
瓜州人民变风害为风利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九月,走进河西走廊,走进瓜州,蓝天白云,映衬着那一排排不停旋转的白色风车,一望无际的戈壁空阔、干净、灵动,格外壮观。
打造风电产业航母
我国风电起步于30多年前,但真正快速发展却是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期。这十年来,我国培育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市场。
2014年,中国风力发电量达到1534亿千瓦时,而核能发电量是1306亿千瓦时。尽管风能已经超过核能,但仍缺乏能源改革和系统灵活性。这意味着,要在短期内取代煤电将是非常困难的。来自全球风能理事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需要对其电网运营以及电力市场进行一次改革,以使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
九月,当站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风电场上时,直径几十米长的风电装备叶片,在大风的吹动下,不停地转动着。
风,已变成了低碳时代最宝贵的发电资源,不再让大戈壁的人望而生畏。
由中电酒泉风力发电公司所建的一座安装了200台风力发电机、15万千瓦的风电场,已经并网发电。这座20平方公里的风电场里,每台风机上的叶片,被风吹动一圈,就产生0.2元左右的效益。
随着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瓜州县作为酒泉风电基地的主战场和核心区,紧紧围绕“抢机遇、畅通道、兴产业、搭平台、优环境”总体发展思路,积极抢抓国家推进“一路一带”沿线经济发展战略机遇,顺“风”飞扬,追“风”崛起。
截至目前,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17户新能源开发企业落户瓜州,已建成风、光电场30个,安装各类风电机组4214台,完成风电装机645万千瓦,光伏装机120兆瓦,累计发电304.9亿千瓦时。
一片片白色的风车唱着一首首独特的风之歌,萦萦绕耳间。
建造路上三峡,让世界随风舞动。
多年来,瓜州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变劣势为优势。如今,瓜州县风电场建设如火如荼,一排排矗立在戈壁滩的“白色风车”,巨大的桨叶“随风起舞”,正将生生不息的大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乘着风的翅膀腾飞
瓜州似乎就是为风而存在的。
同一首歌。不论四季如何交替,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旷日持久的大风,像一把鼓满了风的冲锋号,长年累月声嘶力竭地吹着。
吹断了大漠孤烟。
吹皱了长河落日。
昔日横行肆虐的西北风成为造福当地百姓的“聚宝盆”。瓜州当地人自豪地说,瓜州正在由“世界风库”变为“风电之都”。现在全县像这样的风电场就有20多个,瓜州县由此被评为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为充分开发利用瓜州“世界风库”、“太阳之域”风光资源,“戈壁瀚海”土地资源,近年来,瓜州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世界风电之都”、全国清洁能源基地、全国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县,把加快风光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抓手、主导产业,抢抓机遇,扩容增量,创新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引领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首位产业。
目前,风电一期、二期第一批项目建设完成风电装机645万千瓦,占全市风电总装机76%,占全省风电总装机61.4%。
同时,为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打造“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瓜州县还立足优势,创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县,电力外输与就地消纳并重,全力争取电网建设,加快高载能产业培育,为新能源持续发展积极拓展容量空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5年5月18日,作为全国第一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电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正式获批,开工建设,标志着瓜州县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输出中心,同时也使得瓜州县新能源产业顺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为加大风电调峰外送能力,瓜州县还积极规划引进装机容量4×100万千瓦常乐电厂建设项目,并确定为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网支撑电源点,同时积极规划光伏、光热电站,利用已建成风电场空闲区域及送出条件,规划设置风光互补项目,培育壮大光伏产业,形成了风光电为主、火电配套的能源发展格局。
瓜州风电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地努力,如今,已走上了强势崛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瓜州当前乃至今后几十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瓜州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变风害为宝藏的夙愿已变为现实。
因了大风,瓜州,如同一只鸿鹄,正乘风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