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电要闻 » 国内
国核电力院董事长 徐潜:综合智慧能源跨界融合无边界
发布日期:2020-07-01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朱怡  浏览次数:192
       有些变革,是在螺旋阶梯上的轻舞飞扬。

       立足“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战略定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依托其独有的“水火风光核气储氢”全面优势,继清洁能源占比突破50%之后,又一次领跑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超前布局综合智慧能源,在“绿色、清洁、低碳、高效”的道路上再掷重子——4月1日,国家电投以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国核电力院”)为基础,组建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将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核能、新能源、电网、火电、氢能、储能等多领域的规划设计品牌优势,搬上了万亿级规模的超级大舞台。

       字里行间有乾坤。“综合”“智慧”“科技”,每个关键词都孕育着一片能源革命的蓝海,也是国家电投在同类型企业中率先完成的一次自我超越型重设。“这个新视野,让我们能够跳出能源看未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图景中去做顶层设计和资源协同。以前,我们提供经济动能;今天,我们要规划建设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国核电力院),正在与各能源同行一起,衔玉而生、向新而来,描绘着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智慧能源发展长卷轴。

       战略上选综合智慧能源是未来人的生活方式

国核电力院的血脉传承始于1958年,以规划勘测设计咨询为核心功底的经年锤炼,让这家知识密集型企业遇到了我国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历史转折,并在能源行业高端智库的差异化道路上脱颖而出,为投身综合智慧能源奠定了得天独厚的专业和人才优势。

       坐在记者面前的徐潜,说话条理清晰而不失激情,兼具了齐鲁文化的持重和海派文化的精致,儒雅之中透出一股精干。这次对话始终围绕“转变”展开,转变理念、转变方式、转变机制……这种“识变”“应变”“求变”,恰切映衬出了当前智慧能源市场的蓬勃态势。

       《中国电力报》:如果将此刻作为一个历史坐标,应该如何把握过去和未来?

       徐潜:不管是国核电力院,还是国家电投智慧能源,60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站在行业高端看发展、做事业,卓越基因始终没变,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也走在全国前列。从二次再热到特高压,从三代核电技术落地到建设能源智库,以“两型两化、国际知名”战略为指引,奋斗征途上的每一次前行,都见证了电力能源行业的技术革新和时代变迁。2015年,我们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开展综合智慧能源研究,成立了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三个研究中心。2019年,国家电投依托国核电力院组建了氢能推进工作小组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中心。一系列超前动作,都为后续推动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清洁供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家电投组建综合智慧能源科技公司,将成为统筹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平台公司和主要载体,可以让集团公司的齐全能源布局与国核电力院的多品种、全方位、全产业链技术品牌优势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这也是落实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的重要举措。10年以后再回看,我们一定会感谢集团党组的英明决策,一定会庆幸当年我们抓住机遇、站上了时代潮头。因为我们要推动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运转方式。未来,能源不仅要安全高效利用,还要智慧起来,我们所在的整个生态,从城市到乡村,都要智慧起来。这种变化的潜力是巨大的,新基建、5G、数字化、互联网++……几乎基础设施领域里的所有热词儿,都与此相关。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重构。

       《中国电力报》:进入综合智慧能源这个全新领域,挑战有多大?

       徐潜:今天的世界,可以说挑战无处不在。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变革。在严峻复杂的疫情中,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带来持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综合智慧能源,是危中寻机,也是能源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当然,要实现这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困难不少:能源供给侧条块分割带来的利益壁垒;尚未完善的市场体系;源网荷衔接不够顺畅;用户侧接受度和投资主体积极性均有待提升;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瓶颈;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品牌还未形成……这些现实问题,有政策性的,也有技术性的,都会随着行业的日益成熟逐步得到改进。我们希望每一次进步,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成就。

       三年为期成为国内综合智慧能源行业的引领者

       今天的创新,明天的传统,很多曾经的不变,都在变。

       徐潜给出了一个目标:到2022年,形成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综合智慧能源品牌,成为国内综合智慧能源行业的引领者。

       《中国电力报》:具体说说发展吧,3年后,这份事业能做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徐潜:3年之内,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规划技术的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平台公司的载体功能,全面开拓交通、建筑、信息(大数据)等领域,将产业链与生态链深度融合,让一大批典型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我们还将率先制定出一批行业级、国家级标准规范,不断增加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建成一批综合智慧能源精品工程集群,形成一批项目高端品牌,至少在5个国家落地项目并形成国际影响力,投融资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创造条件对接资本市场。

       《中国电力报》:完成这么大的蓝图,会不会有惜时如金的感觉?

       徐潜:三年之约,只争朝夕。一方面是肩负的职责使命更加重要,一方面是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在驱动。最近,大家普遍感受:每天都在变化,都要学习新生事物,时不我待。我们将笃定创新创业之志、铆足敢闯敢拼之劲、狠下苦干实干之功,完成好集团公司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深耕综合改革、创新发展的“实验田”,推动综合智慧能源成为新的支柱型产业。

       实施路径三大转变主导下的整体解决方案

       雄心和底气哪里来?由“理论”到“实践”,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徐潜正带领团队将视线逐渐从业务模式设计,下沉到实施运营细节。

       说易行难,发展的部署在一项项革故之举中涌起,转型的动作在一项项鼎新之措中展开。

       《中国电力报》:目标很有吸引力,深入到业务开展中,关键点在哪里?

       徐潜:要让未来触手可及,就要让规划落地生根,需要扎实的攻关与实干。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开始了,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实施三种转变:

       一是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集成商和服务商,围绕客户的综合需求开展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

       二是从单一产品转变为多种能源产品服务,甚至不限于能源,跨界进入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尽可能因地制宜用好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如屋顶光伏、水源热泵、储能等来提高用能效率,实现就地消纳。同时,在资源禀赋好的区域,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包括与水火电打捆送出。

       三是从传统能源向“智慧能源+智慧城市转变”,树立“互联网+平台”思维,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充分开展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互动。在这一点上,充分发挥国核电力院优势,坚持规划引领,协助政府做好城市或区域总体综合智慧能源规划,推动项目落地。

       《中国电力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综合智慧能源将是开启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新时代的密匙?

       徐潜:能源流具有全覆盖的特性,综合智慧能源可以融合交通流、信息流等构建多智流网络,成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日趋严重。要改善这个局面,推动以风电、光伏、水源热泵等为主的清洁能源分布式应用,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是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关键点和突破口。

       在这里,我们提倡“电热冷氢储”多能互补、“源网荷运售”互联互动,通过技术应用降低成本费用,持续提供适应广泛场景的创新,努力实现多种能源的优化组合和智慧智能。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领域可以作为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的重要一环,包括车船换电、换氢等在内的智慧交通方案,具备实现经济性与绿色发展协调统一的巨大潜力,也是我们当前非常关注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电力报》:聚焦商业模式创新,您能否列举出一些综合智慧能源的整体解决方案?

       徐潜:我们推出的解决方案,按照区域平衡(针对能源基地)、就地消纳二个维度,结合用能规模,可以分为智慧城镇型、产业园区型、集群楼宇型、能源基地型四大类别;针对客户具体特征和用能类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24个典型场景。

       总的来说,集成创新、定制服务、客户价值,这个方法论会始终贯穿我们的所有场景解决方案。这里,可以用订做西服举个例子。

       首先,我们会提供一个标准化菜单,供客户勾选。随着需求分析更加精细,我们会在标准化基础上,进行按需定制,量体裁衣,深入到服务场景中去完善模型。裁衣过程,如果要使用新材料、新款式,必须要做到能对标、能创新。交付时,我们不仅追求兑现承诺,还会努力提高品牌价值和穿出体验,从而给客户带来附加获得感,甚至惊喜。

       这些正在做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点点小事情,但是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开端,将开辟一个新天地。我们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在后续项目开展中实现模块化和定制化相结合,既照顾到客户需要,又实现数据衍生。未来可期,希望可以有更多志同道合者,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