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大佬们的高考往事:在时代潮流中乘风破浪
发布日期:2020-07-09 来源:能见Eknower 作者:疏桐 浏览次数:357
又是一年高考季。从7月7日开始,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后,生于“非典”时期的这批考生将在这个夏天书写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答卷。
这批青年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成人礼”。因为新冠疫情,2020年高考被延期一个月。今年的高考,将注定被书写进中国的高考史。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正式建立起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但受“文革”影响,这项快速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被停止了十年。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不仅改变了千万学子的命运,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在中国电力行业中,如今活跃在舞台最中央的电力大佬们多数是恢复高考后的前几期受益者,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凭借着聪明才干,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这份名单中,有国家电网董事长毛伟明、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国家电投集团董事长钱智民、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祥喜、大唐集团董事长陈飞虎及总经理寇伟、华电集团董事长温枢刚、中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等。
毋庸置疑的是,这些电力大佬的奋进所形成的合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未来路径的走向。
他们会有怎样的高考故事?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他们又是如何站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最终屹立潮头?
是时代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影响了时代?
高考往事
1977年12月15日,河北省涿州市,一名19岁的农村青年,走进停用了10年的高考考场。
这一年,全国共有578万考生和他一样走进考场。这次考试不仅改变了他们中部分人的命运,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经过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门科目考试后,对于能否在高考大军中冲出重围,这位青涩的青年内心或许多少有些忐忑。
几个月后,他收到华北电力大学的通知书,进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学习。
与河北青年同时踏入考场的还有一位来自湖南益阳的青年。最终,湖南青年拿到的是长沙电力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过,他学的并非电力专业,而是经济相关专业。
两位青年由此有幸成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27.3万名被录取的大学生中的一员。
对于彼时的年轻人来说,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可想而知。有数据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录取率并不高。直至1998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不到40%。
河北青年名叫舒印彪,他所考入的这所学校被赞誉为“电力央企的人才储备营”、“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湖南青年名叫陈飞虎,他考入的学校前身为电力工业部1956年初筹建的长沙水力发电学校。
在舒印彪踏入华北电力大学校门不到半年后,1978年夏天,17岁浙江衢州青年毛伟明也等来改变命运的时刻,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拿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读化学工程学系化工机械专业。
这一年参加高考的还有18岁的江苏宜兴青年钱智民和16岁的山西临猗青年孟振平。他们最终分别拿到上海交大和山西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专业分别是核动力与工程专业和会计专业。
次年夏天,16岁的河北临漳青年温枢刚也踏入高考考场。这名瘦弱的青年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工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就读热力涡轮机械专业。
在中国电力大佬中,陈飞虎应是最年轻的大学生,根据公开资料,他高考时年仅15岁;孟振平和温枢刚同样年轻,时年16岁。
同样在1979年参加高考的还有17岁的湖北仙桃青年王祥喜和18岁的云南剑川青年寇伟。他们分别考入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云南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不同于互联网领域的知名企业家马云,高考数学考了1分,复读三年考入大学,电力大佬们均是学霸。
在这些电力大佬中,钱智民和温枢刚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深造,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拿到硕士学位。
当77、78级的莘莘学子沉浸在高考入榜的巨大喜悦中时,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被载入史册的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此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截至1992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近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尽管如此,但各种结构性矛盾在狂奔途中愈发突出。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矛盾是,中国发电量增速已经远远跟不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长价值的增长速度。
以1992年为例,当年中国发电量仅为7540亿千瓦时,位列世界第四,仅为美国30750亿千瓦时的四分之一。
为解决电力供应难题,一场电力投资大戏由此开始上演。这场大戏穿透煤电、水电、核电等各个电力细分领域。
在那个人才极度匮乏的年代,被誉为“黄金一代”的高考生们很快在时代洪流中崭露头角。这些当年青涩的青年才俊,在电力行业汇聚一堂,最终成长为中国电力行业的大佬级人物。
从此,他们肩负起了中国电力行业崛起的神圣使命,一起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并成为中国电力版图的重要构筑者。
时代弄潮儿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当时钟拨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这些青年才俊完成了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身份转变。
1982年3月,在当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再度合并,第二次设立水利电力部。
此时,舒印彪刚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下属单位电力调度中心。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他顺即成为该中心的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中从24岁到44岁的20年黄金岁月。
比舒印彪年少4岁的陈飞虎也进入部委端上了“铁饭碗“,在电力部经济调节与国有资产监督司接受历练,知识和经验同步积累。
1982年,毛伟明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江苏常州绝缘材料厂工作。他从最普通的技术员干起,先后担任过车间副主任、销售科长、厂长等职,在这里挥洒了14年青春。
另一位1982年大学毕业的青年孟振平则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径。如果从母校和专业来看,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应很难与电力相关。
但大学毕业后,这位山西青年成为电力大省山东省电力局财务处的一名干部,由此开启了电力行业从业生涯。
另一位大佬寇伟从求学到早期工作,足迹没有离开过云南这片热土。1983年从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云南省阳宗海发电厂,并很快成为这家火电厂的车间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
钱智民硕士毕业的这年初,1985年1月26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作为中广核集团的前身,该公司当时是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4个月后,钱智民收到这家新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并很快受到重用,成为总经理部秘书、工程部办公室副主任。
温枢刚、王祥喜走的则是技术路线。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温进入东方电气任成套设计研究院、计算中心技干。王祥喜则回到家乡湖北省,在松宜矿务局猴子洞煤矿做起了技术员。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电力大佬们在各自岗位上挥洒着青春。倘若按照正常的晋升节奏,这些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很难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才干。
不过,时代再次馈赠了他们机遇。毋庸置疑的是,和许许多多那个年代的高考毕业生一样,他们是时代的宠儿,聪明才智在时代裂变中得以充分展现。
1992年,中国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这年春天,邓小平在“九二南巡”中吹响改革开放的冲锋号,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热潮。
在此背景下,电力行业也掀起改革浪潮。1995年夏天,北戴河会议召开,其中一个议题便是研究电力部作为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部门放权。
一年多后,电力行业发生一件历史性事件。
在北戴河会议的基础上,按照政企分开原则,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1996]48号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俗称“48号文”),决定组建国家电力公司。
次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成立,一个新的电力时代起航。
屹立潮头
仔细梳理这些电力大佬们的职业轨迹不难发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是他们工作经历的一道分水岭。
由于电力工业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划归国家电力公司管理,舒印彪、陈飞虎由此成为这家新电力“巨无霸”中的一员。
2001年6月,舒印彪先后担任国家电力公司电网建设部副主任,电网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同期,陈飞虎则成为国家电力公司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站在了国家电力改革的前沿阵地。
与舒印彪和陈飞虎不同的是,在此期间,其他几位电力大佬的命运则在不同的地方省份沿着不同的轨迹演化。
自从加入广东核电合营公司后,钱智民的人生与核电深度捆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他在中广核集团稳扎稳打,逐渐成长为中国核电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山东邹县发电厂经过短暂的历练后,孟振平又回到了第一份工作的原点山东省电力局,成为副总会计师。
不过,在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后,拥有丰富会计经验的孟振平成为这家新公司的审计局副局长,从而进入中国电力行业的“权力中心”。
上述电力大佬中最年轻的温枢刚反而走得最稳。自进入东方电气工作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家偏安于西部的央企工作,一步步成长为该公司的决策层。
毛伟明则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江苏省常州绝缘材料总厂工作14年后,他的命运也在1996年迎来新的转机。
1996年3月,他从常州绝缘材料总厂厂长位置上调任江苏省常州市外经贸委主任、党委副书记。此后24年,毛伟明在仕途上顺风顺水。
当时间来到“新千年”,2000年,在国家电力公司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按计划向前推进之时,发生了一件饱受诟病的事件——“二滩事件”。
这一年,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四川省投资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合资成立的二滩公司亏损持续恶化。
雪上加霜的是,该公司所发的部分水电被“弃用”。四川省电力公司安排二滩机组仅利用1600小时,不仅大大低于全国发电设备4100小时的平均数,且比省电力公司统调机组的2900小时仍然低将近一半。
对国家电力公司的指责声甚嚣尘上,这家“巨无霸”被指一家独大、垄断。
“二滩事件”引起高层关注,成为第二次电改的导火索。国家电力公司由此从改革主导者,变成被拆分对象。
两年后,通过一纸《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俗称“电改5号文”),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11家公司。中国“五大四小、两张网”的电力格局由此形成。
这次拆分对中国电力行业影响深远,电力大佬们也从此开始在新的舞台上抢争潮头。
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舒印彪留在了国家电网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工程建设部主任,电网建设分公司总经理。
此后,他在国家电网步步高升。2013年,舒印彪担任国家电网总经理,三年后被擢升为董事长、党组书记。2018年11月,这位电力大佬空降华能集团,担任“一把手”。
陈飞虎则去了“五大”中的华电集团,先后担任过华电集团副总经理、华电国际副董事长。2016年,他履新大唐集团,担任总经理,并于两年后升任大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由于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被划归为华能集团,身为澜沧江水电“一把手”的寇伟于是开始在华能集团如鱼得水,先后升任华能集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
2016年7月,寇伟调任国家电网总经理,搭档舒印彪。在后者调任华能集团后,寇随即成为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
孟振平则在2002年后成为中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并于2018年8月调任南方电网担任“一把手”。
2002年的这次大事件对钱智民、温枢刚及毛伟明并未有直接影响。
在成为中广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后,钱智民还有两年的仕途生涯,出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不过,他很快被调任中核集团担任总经理。
从2018年1月开始,这位核电大佬开始掌舵国家电投集团,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掀起了一阵旋风。
在2017年之前,温枢刚一直在东方电气任职。从这年4月开始,温调任华电集团,担任总经理,并于次年11月扶正为董事长、党组书记。
毛伟明与电力圈再度产生交集则要到2020年1月,担任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肩负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