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煤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煤炭
杜祥琬:煤炭在中国用到哪里去了?
发布日期:2020-07-20  来源:国是直通车  浏览次数:15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参加中新社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是论坛:能源

中国——中国未来五年”时表示,中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他说,可再生能源是本国可以自己掌控的能源,如果中国能够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安全、能源韧性、能源独立性都会好转。

 
\

 

以下为发言实录摘要:

今天这个论坛的题目我认为非常重要,不光对中国能源转型,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重要。我想讲四句话。

第一,中国能源结构和世界能源结构转型有点差别。

世界能源结构在一个世纪以前也是以煤为主的阶段,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成了油气为主的阶段,油加上气占到一次能源的50%以上,但是他们现在也在从这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也就是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阶段。

但是中国跟世界有所不同。第一个阶段都是以煤为主的阶段,但中国不可能进入以油气为主的阶段,稍微算一下就可以知道,中国的油加上气,即使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占到一次能源的50%以上,所以我们的第二个阶段我把它叫做多元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跟世界一样,就是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阶段。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多元发展,也就是煤、油、气、可再生能源、核能,多元发展协调互补,此消彼涨,逐步转型的阶段。目标是向着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实现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核心是低碳。

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每年能耗总量增长约为2%,这样一个增长完全可以由非化石能源加上天然气来满足。

第二点,我想说一下煤炭。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方针,控煤就是要控制煤的不洁净、不高效。

我们稍微具体分析一下,煤炭在中国用到哪里去了呢?

第一个去向就是散烧煤,散烧煤既不洁净又不高效,要以清洁取暖替代散烧煤。我们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减少了一些,能不能在“十四五”提出 “基本完成散烧煤的替代”呢?

第二个去向是工业用煤。这个问题涉及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中国工业用煤确实占了比较大的一部分,比如说钢铁产业结构里面所占的位置,现在已处于饱和状态,中国现在有能力生产10亿吨钢铁,但是中国需要的钢铁也就是6亿吨,吨钢耗煤逐年下降,这里面有很大的技术进步空间,让工业用煤进一步降低。

第三个去向是煤电。煤炭在先进国家主要用是发电,中国的煤炭消耗只有一半是用来发电的。煤电厂现在做高效、洁净改造,这是有国家标准的。拿高效来说,供一个千瓦时的电耗多少煤炭呢?我们从1980年的400多克,到了现在的平均308克,而且先进的煤电厂只要270克。如果全国煤电厂都达到这么高效的水平,煤电的耗煤就可以下降12%。另外,我们现在有部分煤电厂需要做灵活性改造,来助推可再生能源。

第四个去向是煤化工。煤化工也好,面临的经济性问题和气候安全问题非常明显。

上面四项技术进步将导致煤耗总量逐步减少,为碳排放达峰打基础。

第三,中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全球的、也是中国的方向。

简单说说它的必要性。

首先是能源供给安全的要素。大家现在把能源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传统一讲能源安全,就说到油气能不能进口,会不会有问题。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的能源安全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我们本国自己可以掌控的能源,如果我们能够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安全、能源的韧性、能源的独立性都会好转,这当然有个过程,但是要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作用。

第二个,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能源环境安全的要素。能源安全不光是供给安全,还有能源的环境安全。比如中国的雾霾,已经威胁到老百姓起码的生活,所以能源环境安全要做好。

第三个能源安全的要素是能源的气候安全观。要保持气候变化能够得到有效应对,中国要做出积极贡献,至少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这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接下来讲讲可能性。

首先要有丰富的资源才能发展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经常有人说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就是富煤、缺油、少气,好像这就是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我觉得这样的说法现在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因为可再生能源资源是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资源是从有太阳的时候起就有,所以这一部分叫禀赋。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丰富的。目前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风、矿、生物质、地热等等,目前开发量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十分之一。

第二是技术可行性,第三个是经济可行性。比如说太阳能和风能,现在成本迅速下降,所以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都已经被市场所认可。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上核),就是非化石能源,2020年是在我国一次能源占比15%的样子,国家能源规划里面已经明确了。中国向全球承诺了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到一次能源的20%,进一步2050年要超过50%。我加了一个2025年,能不能努力一下,在“十四五”期间把现在的15%提高到18%到20%?这样2030年就会超过20%。这点对我们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十四五”能源的增量主体就是非化石能源,进一步发展就会走向存量替代。现在存量煤炭还有57%,要走向存量替代。高比例非化石能源会提供绿电、绿氢,提供低碳的供暖、供冷,使我们国家的能源更安全、更有韧性,并且以更经济的方式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那么,中国的能源往哪里去?第四,说说中国东部能源发展的思路。

中国主要的能源负荷在中东部,所以中东部能源发展思路具有战略意义,我国东西部能源格局需要优化。十九大提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能源也有不平衡问题。我这里想强调,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要发展经济、要增加就业、要提高能源的负荷和消纳。相应东部就要发展能源,发展“身边取”的能源并与“远方来”的能源相结合。所谓“远方来”,就是大家都很习惯于东部能源靠西部送,靠西电东送、北煤南运。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转变也必须转变了。

说到“身边取”,中国东部有没有身边的能源呢?数据表明,东部各省现在已经开发的太阳能、风能,只占到东部各省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不到10%,所以东部的能源完全可以先开发,不够的部分加上“远方来”,这样相结合更好一些。现在要强调的是“身边取”。东部的能源要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我们多年来习惯于一种集中式大电网,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风能,包括海上、陆上的等,让东部自己能够供给自己的能源,高比例发展起来,使得东部不仅是能源的负荷者,也承担生产能源的责任。

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能源的负荷者,同时又是生产者,就是要成为能源的产销者。过去西部是能源生产者,东部是消费者,以后要把东部培养成为能源的产销者。

在一定的区域里头,这些分布式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加上必要的储能,加上大数据管理,成为VPP,就是一个虚拟电厂,是可以发电的,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厂,是很多分布式发电的融合,这个概念在中国中东部大批推广起来,十分有意义。大批VPP可减轻集中电网的负担。论证表明:1KWh的电力,东部自发电的成本比西电东送的成本低。

中国能源空间格局的优化和能源结构的优化相耦合,共同推动中国能源转型,往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方向前进,这有个过程,而“十四五”期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