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节能低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节能低碳
山东探索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济宁方案”
发布日期:2020-08-04  来源:闪电新闻  浏览次数:228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近年来,济宁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和所急,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污染天气明显减

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环境方面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有关方面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济宁市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分别比2015年下降34.1%、37.6%、70.2%、19.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1.4%,重污染天数减少24天。

对于空气环境的持续变好,群众感同身受。“这几年来,我眼见着咱济宁的天气越来越好了,朋友圈越来越多人‘晒’蓝天白云了。”市民何先生表示。

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相关部门的协调发力和市民群众的支持响应。

探索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济宁方案”

近年来,济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导则引领、专家把脉、数据支撑、网格管控、上下联动、严厉问责”24字方针,加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短板。创新实施了网格化+智慧环保、差别化绿色管控,积极探索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济宁方案”。

出台了《济宁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颁发实施《济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实施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考核、问责、激励系列办法,对各县市区生态环保工作每月考核。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以严格的考核问责,实现了生态环保任务目标的落实落细。

创造性提出了秋冬季“3+4+5”绿色管控新模式,研究制定了16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导则,配套出台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5次进行修订和完善。2019至2020秋冬季,济宁市共计豁免绿色标杆企业或和工地524家,完成封闭式堆场料场改造306家。

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联合中兴公司和清华大学研发建设了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招聘了918名网格员,建立了“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并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创新十大案例”。4年多来,共发现并闭环处理部门违反导则问题37000多个,闭环处置各类超标告警事件21000多个,网格员上报各类环境事件50多万件,搭建的环境监测数据库1800多万条。

下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

实施污染源头治理

高耗能企业多,煤炭消费量大,运输以公路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保工作形势,济宁市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源头治理,加速“四个结构”调整,成立“四减四增”推进专班,细化任务,分线作战――

减少落后产能增加新动能,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2069家,关停了同泰能化、盛发焦化4.3米焦炉,压减焦炭产能120万吨,荣信集团、国际焦化、民生煤化3家企业全部实施干熄焦改造,2020年10月底前将关停煤矸石烧结砖企业107家,整治石材加工企业764家。

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关停山东同泰能化有限公司和山东济宁盛发焦化有限公司各60万吨焦化产能,共压减焦化产能120万吨。全市6000多台10蒸吨以下锅炉全部取缔或改清洁能源,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5台共469.5蒸吨。减少公路运输增加铁路运输,目前累计淘汰国Ⅲ营运柴油货车11349辆,公交车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98.5%,2019年济宁市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了约548万吨,增幅55.6%。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有机肥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各县均达到90%以上,全市化肥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然而,济宁市结构性、根源性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还不稳固,蓝天保卫战任重道远。

如何让蓝天永驻,让清风吹进每个人的心里,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责任和挑战。

下步工作中,必须保持恒心定力,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污染治理攻坚战。抓各类扬尘管控,对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工地等,严格按照导则落实“8个100%”等措施,对不按照导则落实抑尘措施,拒不整改的,一律纳入“黑名单”。强化机动车污染管控。严查重型柴油车闯禁行区,柴油货车超标排放和冒黑烟,渣土车不封闭运输、带泥上路、超载运输、无牌无证运输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达不到国三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主城区内禁止入场作业。狠抓企业提标治理。重点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强化源头污染、过程收集和末端治理控制,严格落实无组织排放特别控制要求,开展现有VOCs治理设施评估,保证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狠抓“四减四增”。加快推动“四上四压”,大力压减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重点监控规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督促企业节能降耗。实施煤电机组的整合优化,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