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电要闻 » 国内
从“十四五”规划看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协调发展(上)
发布日期:2020-09-04  来源:国网能源院  作者:中国电力  浏览次数:211
         当前,“十四五”电力规划工作处于关键时期,能源结构调整问题又成为热点。近期有一些学者陆续撰文阐述了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关系,包括探讨了“十四五”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规划容量比例,还有的结合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情况对“十四五”电力规划进行了展望。应该说,这些观点立意都是鲜明的,其中也不乏见解深刻,但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关系,既是影响电力生产力的重大关系,也是直接触发电力生产关系作出调整的重大因素,很难一言以蔽之,需要能源界必要的讨论,尤其是针对一些观点的深入研讨。

         一直以来,国网能源院在能源电力行业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方面持续保持着业界较大的影响力,当前正投入力量为科学编制“十四五”电力规划紧锣密鼓。为进一步促进能源思想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电力》公众号特别邀请了国网能源院袁伟、肖鑫利、王椿璞、刘青、张寒、王旭斌、李卓男、栗楠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能源圆桌派”的形式进行了线上讨论,现将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

         本公众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专家针对该问题的个人见解,仅作学术交流和探讨使用,无任何指向性,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主持人】:

         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远超规划预期。业界认同传统电源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新能源消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出现了一个现实是彼此之间经常被争论成“非此即彼”,因此,“十四五”期间应如何处理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关系就成了绕不过的问题,两者如何协调发展,从最大程度提升电力系统效率的角度,如何协调好两者关系,各位专家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袁伟

         一是转变传统煤电发展定位。根据《可再生能源法》,需要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就需要不断推动传统电源从“电量型”向“电力型”电源转变,使传统燃煤发电厂从提供基荷电量向提供调节性电量转变,使传统电源更多的承担系统调峰、调频、调压和备用的功能。二是提升传统电源灵活调节能力。通过开展火电灵活性改造和建设调节能力好的火电机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满足新能源高占比下系统对灵活性的需求。三是提升新能源涉网性能,承担与传统电源一样的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与义务。一方面打造并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另一方面,推广多能互补一体化发电技术。四是统筹新能源发展和灵活性资源配置规模。制定新能源合理利用率,实现系统发电效率整体最优。

肖鑫利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存在“对立”与“统一”的双重作用关系。能源资源安全、环保约束等成为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驱动力,传统能源又是弥补新能源出力置信水平、转动惯量等方面不足的必要条件。因此,从经济与技术多个方面出发,探寻两类能源间投资建设规模、时序以及系统出力的均衡状态,将是提升电力系统效率的基本实现路径。经济层面,首先要明确“十四五”期间煤电仍将是最经济可靠的选择;煤电等存量机组应结合运行状态,制定高效率机组延寿策略;新能源并网也应以系统经济接纳能力等作为关键考量要素,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布局与时序,并结合供需情况及时滚动修正。技术层面,应重点关注新能源并网技术标准的动态修正与完善,严格设备入网检测及现场验收、检查整改等环节,以适应高渗透率新能源接入形势。

王椿璞

         我认为应当把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渐让位给市场,同时以不断迭代的方式推进市场机制建设。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经过十多年的政策扶持(例如可再生能源补贴、全额消纳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储备。虽说尚未达到可以和传统电源“势均力敌”的程度,但考虑到日益扩大的补贴缺口,适当将一部分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协调问题交给市场是一个可选的办法。一方面可以降低补贴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激励企业的技术提升。可以选取成本比较有优势的电源类型(如风电),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典型地区(如新疆、宁夏)进行试点,并根据试点的过程和结果调整发展思路,不断进行政策和市场机制的迭代,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电源协调发展、电力系统稳定可持续的制度体系。

刘青

         生态环境压力推动新能源较快发展,但新能源不能连续稳定供电的短板阻碍其大规模“上网”;传统电源稳定可靠,能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可调节服务,但机组的利用率将会降低。为了促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调发展,提升电力系统效率,应加快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调动传统电源提供调峰服务的积极性,促进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和燃气机组启停调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调节机制,是传统电源和新能源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能够最大化提高电力系统效率,达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

【主持人】:

         “十四五”期间风电、太阳能发电进入“后补贴”时代,内动力有所减弱,而传统化石能源又面临着生态边界条件的收紧,简单只考虑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容量配比等因素已经难以描述正在变得复杂的电力发展形势,在规划思路上有无更加超越的视角,寻求发展协调的创新解决方案或途径?

肖鑫利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理顺能源供需、价格、进出口、矿权、节能、污染排放等关系,从更加全面综合的视角明确化石能源、新能源各品类能源资源优劣势。基于此,明确约束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设立相匹配的事中监管和滚动修编程序,实现规划对化石能源、新能源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动态反应;分层分类制定规划执行考核办法,提高规划效力以及能源系统运行效率,保证规划执行有“法”可依、执行主体权责对等。同时,推动监管环节优化是能源规划执行的必需,加强规划、计划、政策、标准、项目和监管的联动管理和闭环管理,重点关注能源规划进程、事中备案审批及事后建设运行环节行政许可的审核。

张寒

         对于解决电源结构性问题,社会各界看法较为一致,一是解决煤电领域过剩产能,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火电、新能源协同规划发展,要兼顾经济与清洁用能需求,并充分考虑电力市场化的因素。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国家和省级层面清洁能源“经济消纳规模”,合理规划装机规模与建设进度。二是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对火电进行灵活性改造,建立健全容量补偿机制,增加传统能源参与系统调节的积极性。三是打破省间壁垒,加强区域市场协调发展,挖掘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潜力,促进不同区域间经济与能源优势互补。四是完善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建设,充分挖掘需求侧潜能,通过价格信号与激励机制提升要素配置水平,实现发展的提质增效。

刘青

         当前,风电、光伏发电即将进入平价上网阶段,传统化石能源面临生态边界条件收紧的问题,若单纯考虑新能源和传统电源的容量占比,无法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复杂形势。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供电总成本和新能源利用率的平衡点,在降低总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新能源利用率。此外,可以适时调整“后补贴”时代新能源上网电价的分时电价,尤其是尖峰电价,从电价激励的角度刺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削弱政策退补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

王椿璞

         可以尝试从补贴角度看规划。简单来说,补贴政策变化会对新能源市场起到杠杆作用,放大电源供给波动;但电力需求变动相对平缓,这种不对称会诱发“市场无效率”。而电力规划的目的就是引导预期,熨平波动。因此,应在规划中提高“补贴规模”边界条件的重要性。在补贴可持续情况之下,持续培育相对弱势的新能源,以时间换取技术和经济性突破。同时,由于能源规划和补贴标准制定分属不同监管部门,更凸显此举必要性。此外,因缺口增大,补贴退坡趋势不可避免。对补贴规模和标准的变动,建议要强化预期(可参考央行的预期管理方法),减少市场参与主体不确定性,避免政策因素导致的供给波动。针对退坡引起的“抢装”问题,也要深入研究,尝试将“以批次定补贴标准”改为“同升同降的补贴标准”。对于特别早期、经济技术指标相对较差的新能源机组,给予一定暂缓期。

【主持人】:

         有观点提出,电力现货市场可适应新能源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有利于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推进,规划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市场影响,请问应如何看待电力市场对新能源的包容性问题?

袁伟

         电力市场实际是边际成本的竞争,新能源由于其发电边际成本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新能源参与市场可以实现优先发电。丹麦通过多级市场协调配合促进新能源消纳。德国现货市场分为日前交易和日内交易,日内交易有连续竞价和集合竞价两种交易形式,连续竞价可以一直持续到电力产品交货前约30分钟,日内交易的连续竞价模式,使得市场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做出反应,为新能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机制上的支持。我国应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市场设计充分结合新能源特点,通过多时间尺度、多市场空间的衔接最大程度促进新能源消纳。

王椿璞

         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首先,电力市场属于市场机制在电力领域的具体应用,而市场机制本身是一个资源配置机制,目的是实现利益分配、资源交换和价格发现,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范畴。新能源生产和传输技术则更于生产力范畴。从这个角度讲,生产关系的改善(电力现货市场的推进)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新能源相关的技术提升)。但生产力本身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随机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归根结底还得靠技术进步。其次,至于规划和市场的问题,其实就是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二者也是可以相关协调、互相促进的。

张寒

         通过市场手段促进新能源消纳是电力市场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不断优化交易机制、扩大市场范围、促进多时间尺度市场融合、完善平衡机制等,以更好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特性。对我国而言,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经验,统筹推进市场机制优化和新能源参与交易。应积极探索建立覆盖中长期、现货等多时间尺度的电力市场体系,鼓励新能源超出保障收购利用小时的电量进入市场,发挥边际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消纳问题。另一方面,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参与市场机制。近期可融合市场手段与管制措施,持续完善交易机制,并通过峰谷分时电价等拉大峰谷价差,推动需求侧资源、储能等参与削峰填谷,扩大消纳空间;未来随着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实时电价作用,更好利用灵活性调节资源促进消纳。

王旭斌

         现货市场建设是高效促进新能源充分消纳的重要途径。目前八个现货市场试点地区的建设成效也验证了这一点,尤其是新能源丰富地区,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时间尺度而言,包括日前、日内、实时阶段的现货市场与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更为匹配,这也是现货市场建设的“担当”体现,在现货市场强化自身基础上,还需优化系统性的协同作用。在强化基础方面,一方面现货市场的价格作用要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发电侧灵活性、负荷侧柔性互动作用,与对应的上网竞价、需求侧响应机制等相衔接;另一方面加强跨省区交易,促进更大范围资源配置。在优化系统性协同方面,虽现货市场更多体现在运行层面,但与中长期交易、容量市场、辅助服务以及市场与安全、计划的统筹也很重要,其中市场与安全的关系不仅是以安全为约束建设现货市场,更要以电力市场创新手段保障安全。通过强基础、优协同,共同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