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电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力
发电企业清洁化转型挑战与机遇
发布日期:2020-10-29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次数:216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2030年以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电力企业是能源市场的主体,而中央企业在电力行业更是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的发电企业基本都是从煤电起家,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很多发电企业都把投资的重点转到清洁电力领域。

在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中国能源网协办的《中国煤电发展之路辨析》第18期中,来自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科院研究员赵治纲、华能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韩文轩,对本期话题“发电企业清洁化转型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探讨。

当前我国发电量已达到7.3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但人均用电量仅为5000多千瓦时,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这将给电力企业推行低碳减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电力央企减碳策略

根据有关测算,当前我国发电量已经达到7.23万亿kWh,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及人均用电水平,今后电力需求还会有较高的增长。一方面,电力行业全国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016年的37亿多吨增加至2020年的40亿多吨,“十四五”期间,如果清洁能源增量满足不了电力需求增量,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此外,“十三五”期间,由于电力需求放缓明显,清洁能源发电替代加速,煤电利用小时仅在4200左右,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积聚。煤电上网价格也受到宏观调控,煤电成为降低社会用能成本的主要贡献者。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煤电首当其冲,煤电在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中上网电价明显低于基准价,在现货市场中甚至低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得不到补偿。不稳定煤价又不断压缩煤电正常盈利的空间。这些因素造成了煤电产业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甚至巨额和大面积亏损,已经多个煤电企业破产。

在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下,要推进碳减排,另一方面发电量还要较高增长。因此,我国的发电企业已经认识到低碳煤电转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目前,国电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经突破50%,而作为煤电龙头企业的华能集团最近两年也在大力的进行清洁化转型。

韩文轩表示:“目前,国内五大中央发电企业都把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作为战略目标,基本上都在30%左右,有的已经达到50%。“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新增电力装机盈利基本上都是清洁能源装机。存量装机盈利能力中,清洁能源发电尽管比例在40%左右,发电量占比更低,但盈利比重在50%以上一方面要求煤电进行高效、清洁和灵活性改造,主要优化发电装机存量部分;另一方面是发展清洁能源,主要在增量部分,是扩大再生产。”

韩文轩认为,煤电高效、清洁和灵活性改造与发展清洁能源是发电企业低碳转型的战略突破点,电力企业应集中力量重点抢抓新能源平价上网前的时间窗口,坚持构建并重,大力获取优质资源,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比重,在结构调整上取得重大突破。另外,抢抓改革政策机遇,大力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狠抓基层企业扭亏减亏,在“处僵治困”上取得重大突破。

赵治纲指出,“处僵治困”是国资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央明确提出2020年要清除所有的“僵尸企业”,因此今年是“处僵治困”的决胜年。

赵治纲表示:“从财政支持政策方面来看,财政主要是为处僵治困提供专项补助资金,但专项补助资金规模总体有限,资金缺口主要还是靠集团自身来解决。此外,对僵尸企业的破产重整和兼并重组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国资委的绩效考核来看,主要是从资产负债率、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考核方面对‘处僵治困’企业给予一定的照顾。”

韩文轩表示:“根据我们对‘十三五’全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2016年约为37亿吨,2020年增加至40亿吨以上。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燃煤发电。华能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在‘十四五’末期,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力争超过全国的水平,达到50%以上。这个比重还会根据2030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2060碳中和这个目标做相应的上调。我们的战略是坚持基地型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推进规模化战略,打造西部能源基地,西南部水电基地,以及打造海上风电基地与核电基地。”

清洁能源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韩文轩表示:“一是新能源面临资源竞争,不仅是电力企业之间竞争,还存在与石油企业、制造业、金融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的激烈竞争。二是平价上网压力大,平价上网的压力倒逼清洁能源开发商抢平价政策时间窗口,并导致了供应难、施工难、并网难、消纳难、补贴难、质量控制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电价补贴退坡机制,挤压新能源盈利空间。三是产业链协同压力大,电力企业需要形成实现投资、设计、建设、施工、制造等产业链更为有效的协同,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四是技术差异化竞争激烈。清洁能源的竞争主要在科技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渗透到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的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更是加剧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五清洁能源开发企业还面临电网接入能力不足、多种消纳障碍、补贴资金不足、电能质量不稳、电网保守性运行等体制性、机制性、科技性问题。

技术差异化竞争,技术创新渗透到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更是加剧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清洁能源水电和气电主要是资源的限制,核电主要是技术和牌照的限制。”

为了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我国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方案。

赵治纲表示:“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清洁技术的产值增长迅速。清洁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产业扶持、融资支持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支持。”

清洁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产业发展初期的高投人、高成本是制约其技术商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电力企业加快实施清洁化转型离不开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在财税政策方面,主要是在新建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用地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对设施建设成本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新购置设备给予设备投资补贴,部分省市对清洁能源企业出台了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金融扶持政策方面,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项目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实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支持成立中央企业联合金融机构成立清洁能源股权投资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项目股权融资。

于此同时,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中央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央企业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才能在自主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政府也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的技术创新,发布了很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

赵治纲提到:“国资委近年来强化了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考核,从具体考核鼓励政策来看,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在计算净利润、经济增加值指标时予以加回,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国资委对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企业,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三是,企业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等,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在考核上不做负向评价。”

韩文轩表示,未来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管理创新可以用打造“五化”来概括。一是发展规模化,避免碎片化发展导致的成本增加,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基地电源多元化,形成风光水火储互补互济,提高电能质量和竞争能力。三是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提高价值链增值能力。四是运营数字化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五是煤电一体化,打造区域和产业链规模和循环经济竞争新优势。

碳目标加速电力行业清洁化转型

习近平主席对落实《巴黎协定》行动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韩文轩表示:“这是中国政治动员令。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实现去碳化或碳中和是提升竞争能力,实现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主要标志。习主席的宣示将会引起中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生重大变化,对中国经济和能源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加速电源力行业清洁化转型。两个阶段性目标及实现路径,将会在五年规划中体现出来,并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赵治纲表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之前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倒逼电力央企实施清洁化转型,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可以预期,五大电力央企将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产业的占比。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需要中央进一步出台统一的财税扶持政策,从设备投资补助、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研发加计扣除、用地政策等多方面提供配套财税支持。”

韩文轩:“碳中和目标及政策和措施,将会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水风光储电源进入快车道,而且加速核电、氢能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速煤电产业资产贬值,将会引起更大规模的不良资产,给煤电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包袱。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政策的支持。”

赵治纲表示:“从企业绩效考核的角度,对实施清洁化转型的电力企业,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的鼓励上应采取更大的力度,对资产负债率给予一定的宽容,鼓励企业突破资产负债率,加快清洁能源业务的发展并做强做大,此外,在经济增加值的考核方面,对电力企业的清洁能源投资,在项目投产前三年内计算资本占用时给予一定比例的扣除,对实施转型战略而进行的煤电资产处置损失给予鼓励。”

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企业盈利的重点,因此电力企业的清洁化转型不仅仅是政策引导的作用,更存在很强的内部驱动力。未来随着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落实,碳排放等可能会成为企业考核的约束指标,电力企业清洁化转型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