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电要闻 » 国内
远景能源田庆军:风电发展需要谨慎乐观理性面对
发布日期:2021-02-05  来源:能源杂志  浏览次数:239
          2021年2月3日,在能源杂志主办的“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2020年终线上座谈会上,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分享了对于2021年及“3060”目标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他认为,碳中和目标给新能源行业带来史无前例的利好,但行业暴露出的低质低价、产能过剩、消纳困难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以下为发言全文 ▼

2020年,中国风电创造了奇迹,一年并网量超过了历史上三年的总和。这对行业来讲是巨大的利好,但我们也看到很多潜在的风险。

一是电网消纳的挑战会很大。7000多万千瓦的风电加上光伏,相当于过去三年电网对新能源消纳的并网量。我们非常担心限电,或者某种形式的“限电”会卷土重来,这需要引起行业的关注。

二是去年抢装过程中,有一些工程与设备质量存在隐患,需要高度关注。尤其由于去年抢装需要,行业所有产能开足马力,产品质量鱼目混珠。据我所知,今年1月份,已经有去年抢装的风机开始暴露产品质量问题,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是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去年抢装加快了零部件国产化替代的步伐,产业链上下游快速繁荣,这本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未来几年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大的需求和产量?产能过剩的风险需要引起行业关注。

的确,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新能源行业是史无前例的利好。这点可以从行业的态度和资本市场的反应中看出。根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近期主要电力央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投资计划已经超过了5亿千瓦,算下来平均每年超过1亿千瓦,这还不包含一些地方国企和电力投资企业的投资规划,巨大的市场确实令人振奋。

但不容忽视的是,风机低质低价的情况可能蔓延。在过去两个月的投标中,有些项目的风机价格已经下探到2700元/千瓦左右。虽然对于开发商来讲,低价短期内可以降低度电成本,但如果把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风险、质量风险算进去,得不偿失。价格战对行业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风电发展在短期之内仍然面临土地和消纳挑战。我们总说中国地大物博,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但事实上,在具体的项目开发中,由于众多的因素需要考虑,找到合适的机位并不容易。再有就是消纳,有些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风电,但是当地电网对风电提出了一些限制,政府无法进行硬性干预。这会制约风电下一步规模化的发展。

我个人判断,2021年风电新增并网可能会有较大下滑,预计会下跌到30GW左右。其中,陆上装机包括去年招标转平价的项目、跨年交付的项目,再加上今年年初刚招标并将在今年转化为吊装的项目,大概有20-30GW。海上风电迎来最后一年抢装,预计有3-5GW。联系刚刚提到的产能、价格、质量等问题,非常需要引起行业重视。

风电回归“三北”势头猛烈, 内蒙、甘肃、新疆、东北三省成为央企等大开发商争夺热点,但速度过快会导致后期消纳问题的爆发。我们呼吁,加快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的发展,让它成为中国风电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要降低中东南分散式风电开发的门槛,理顺关键环节,引入备案制,提高建设效率。

建议海上风电省补要加码。只有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负荷大省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广东省省补出台后,静态收益来看,一度电相当于补贴2-3分钱,动态收益来看,可能有4-5分钱,但是这离海上风电平价还有很大的差距,希望各省加大对海上风电的补贴,在国补取消后,扶上马再送一程。

我们呼吁尽快明确储能身份,相关政策也要提上日程。新能源在电源侧配备电化学储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如果只作为简单的配套,就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只有让储能参与到电力交易中去,才符合长期市场导向。否则现有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这种模式也很难盈利。另外,我们特别提醒行业要高度关注储能的安全性,目前电化学储能行业刚刚起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技术差异非常大,为未来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最后,“十四五”期间建议国家加快碳税和绿证的推出,对地方政府进行相关考核,调动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主观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