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高义介绍,近几年来,河南省以“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领”为方向,能源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然而,总体来看,河南能源发展还面临一些诸如安全保障任务较重、结构调整压力较大、创新发展有待加强等问题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赋能城市能源,助力河南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近日,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研。
硬核“减煤”
清洁能源比例激增
2020年10月20日,坛山热力2台75蒸吨燃煤锅炉关停并拆除了主要设施;10月30日,白象食品2台20蒸吨燃煤锅炉完成生物质改造;11月15日,随着拓洋实业2台75蒸吨燃煤锅炉关停并拆除了主要设施,标志着郑州市非电燃煤锅炉实现“清零”。
“郑州市非电燃煤锅炉拆改自2015年开始,6年来,共拆改非电燃煤锅炉1330台5078蒸吨,累计削减燃煤约420万吨。”据郑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PM10、PM2.5、S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实现大幅下降。截至2020年11月15日,优良天数205天,同比增加54天,比2015年全年增加67天,空气质量改善显著。
煤电占比长期居高的洛阳,自2017年以来,先后关停新安电力集团、大唐洛阳首阳山电厂、华润环保能源三家企业6台82万千瓦燃煤机组,非采暖季停运城市区及周边10台305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10台燃煤机组深度供热改造。
以上只是河南“减煤”行动的部分缩影。通过关停燃煤机组这样的“硬核”减煤举措,让老百姓看到了更多的蓝天。
硬核“减煤”之外,河南省还不断增加风电、光伏、地热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去年年底,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双双突破千万千瓦大关,累计规模约为2015年的20倍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3251万千瓦。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河南通过试点带动全省地热供暖有序发展,累计地热供暖能力超过1亿平方米,培育了中石化新星河南、河南省宝石花等一批专业地热能开发企业,全省地热能清洁供暖规模化利用的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结构偏重
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承压
“由于河南省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仍然以重化工产业为主,能源消费偏煤,造成河南省能源消耗总量居高不下。”河南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姚延岭说:“‘十四五’工业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河南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增长带来的双重压力,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平衡成为河南省节能降耗的最大挑战。”
那么,今后河南该如何落实工业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姚延岭建议,要深入推进工业节能、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强化技术提升等。如将节能、提高能效放在工业节能的优先位置,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严控重化工业新增产能规模;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积极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等活动,加快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抓好重点用能设备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节能工作,实施变压器等专项能效提升计划,鼓励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
姚延岭同时建议,河南需要加快推动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动力电池等“城市矿山”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企业的创建工作;落实国家工业低碳行动和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路线图,围绕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低碳及绿色制造等领域参与制修订节能与绿色标准;积极研发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确定的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借力大数据
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基础
当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飞速发展。如何让大数据赋能城市能源的发展,尤为关键。
在这方面,河南省已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由河南省发改委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该省电力公司承建了省级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
据高义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累计接入数据量突破45TB,初步实现了全省能源全行业数据的统一归集和管理,已建成能源监测预警和规划管理、能源信息App、“一网通办”办电便民服务、充电智能服务等9大应用成果。
尤其是2020年上线应用的中原智充App,打造了全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统一接入平台,实现了“中原智充全省走,一键充电好帮手”。“目前,平台已接入88家运营商、2516个充电站、2.6万个充电桩。针对企业的建设运营补贴发放、用户便捷找桩充电等都可在网络上快速完成,助力了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高义向记者介绍。
同时,利用大数据还可在线分析用户用电设备负荷使用情况及用电习惯,指导用户科学用电、节约用电。
高义特别指出:“所有这些应用将逐步构建起我省共建共享共赢的能源大数据生态圈,为加速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谈及下一步发展,高义表示,一是抓好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比如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等除民生热电外一般不再规划煤电;二是加快省内清洁能源发展,谋划建设沿黄地区绿色能源廊道,集约高效开发3—4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布局建设3—4个千万平方米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以及生物制气、氢能、储能等新模式新业态项目。光伏发电方面,主要是推进分布式项目;三是积极扩大引入省外清洁能源;四是大力提升能源治理能力治理水平,重点在改革市场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加强研究、深入探索、积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