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
北京热电厂一期工程安装的4台燃煤发电机组于1999年全部投产,二期工程安装“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于2011年底投产。走进厂区,呈现出的是一片富有后现代气息的厂房和花红柳绿的景象。
北京热电厂总经理杜成章介绍
“为了实现一流的厂容厂貌,我们厂围绕‘因地制宜、移步换景、四季有景’的总体目标,对厂区绿色进行了规划和落实。”
记者跟随杜成章来到北京热电厂主控室,监控大屏幕上显示着2号炉脱硝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二氧化硫0.34毫克/标立方米,氮氧化物11.99毫克/标立方米,烟尘1.76毫克/标立方米……国家把火电脱硫、脱硝作为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作为一家以燃煤为主的北京热电厂,位于北京东五环特殊位置上,从“诞生”之日起,就遵守着环保严标准。
2005年
北京热电厂投资4.5亿元进行了脱硫技改工程,首先采用国内“烟塔合一”技术,装置脱硫率大于96%,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25毫克/标立方米,远低于北京市50毫克/标立方米的排放标准。然而对于北京热电厂来说并不满足于此,投产以来技术改造不停步。
2014年
北京热电厂进一步实施脱硫装置的提效改造。杜成章告诉记者,目前,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已降至10毫克/标立方米,最低的时候降到了1~2毫克/标立方米。
秉持环保排放领先国内的理念
北京热电厂锅炉在采取液态排渣和飞灰复燃技术的基础上,2013年对4台燃煤锅炉电除尘器进行了清洁化升级改造,首先采用国内低低温+三相电源+电除尘器增容+旋转极板的组合工艺,烟尘排放浓度达到7~8毫克/标立方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2013年,北京热电厂完成了4台燃煤机组脱硝催化剂再生工作,实现了国内板式催化剂的首次再生。“通过催化剂再生及增加备用层催化剂,目前华能北京热电厂4台燃煤机组满负荷工况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已降至30毫克/标立方米以下,最低可降到10~15毫克/标立方米,达到了燃气机组的实际排放水平。”杜成章说。
首家中水回用城市热电厂
“北京水资源匮乏,请问电厂的用水是怎么解决的?”记者迫不及待地问。
该厂策划部主任杨智说
“为了保护水资源,缓解北京市用水压力,我们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二级污水处理系统,是国内第一家采用中水回用的城市热电厂,目前电厂年节约新鲜水量约120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北京市用水紧张的局面,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同时,北京热电厂充分发挥紧邻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优势,解决了电厂的用水问题。
杨智介绍
当初建厂的时候就考虑到环保的因素,打算用高碑店的污水进行水源供给。电厂和污水处理厂有密闭式的管道链接,机组的循环冷却水都是来自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2011年,电厂新建并投运了超滤反渗透装置,过滤出来的水几乎达到蒸馏水的标准,锅炉补给水也全部采用再生水。
与此同时,北京热电厂积极探索,把目光转移到干化污泥掺烧技术。“2011年,我们电厂3号炉进行了干化污泥掺烧实验,实验表明掺烧污泥对设备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无明显影响。”杨智告诉记者。
北京热电厂致力打造节约环保型企业,努力做到资源循环,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了双赢。
国内领先的碳捕集技术
采访过程中,杨智带着记者来到了我国首套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前,记者有幸目睹了“庐山真面目”。
“看,这就是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最高的两根钢管就是吸收塔和再生塔,是整个装置最核心的设备。”记者顺着杨智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一根银色一根白色的两根钢管拔地而起,再往下一看,密密麻麻的钢管或长或短或弯穿梭交织在一起。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碱性的乙醇胺溶液与酸性的二氧化碳发生可逆反应,即在40摄氏度左右时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水溶性盐,二氧化碳被吸收,升温至110摄氏度左右时发生逆向反应,解析出二氧化碳。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中国华能集团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建成了我国首个“燃煤发电厂捕集二氧化碳3000吨试验示范工程”,为“绿色奥运”的理念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该项目是中澳两国政府2007年签署的《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联合声明》中“中澳洁净煤工作组”的第一个项目,华能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建成后,年可回收二氧化碳3000吨,为燃煤电厂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发挥了示范作用。”杨智说。
环保工作做好了,经济效益就自然而然显现出来了
提纯后的二氧化碳纯度达到99.99%,形成日产12吨的规模,可广泛用于碳酸饮料、石油增产等领域。此外,电厂投产至今,灰、渣、脱硫石膏等副产品全部实现了100%综合利用。
“建世界一流电厂,供绿色清洁能源”是北京热电厂的宗旨,作为华能的窗口企业,我们读出了北京热电厂对环境保护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我们也相信北京热电厂将会为北京市的天更蓝、水更清进行更大的贡献,让绿色之风吹遍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