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大会前最后一轮气候谈判在德国波恩举行,与会代表就联合国气候协定草案艰难达成共识。
图片来源:GlobalCampaigntoDemandClimateJustice
上周,联合国主办的气候谈判未能扫除达成切实气候协议的大部分主要障碍。这意味着压力从上周参加谈判的官僚身上转嫁给了一个月后将要参加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的各国环境部长们。
谈判者们无法在碳金融和未来减排责任等问题上达成妥协,意味着在巴黎峰会上达成的协议内容可能会非常有限,让那些受气候变化损害最大的国家大失所望。
参与上周谈判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指出,发达经济体必须进一步减排,帮助穷国应对诸如最近发生在菲律宾和墨西哥的破坏性极高的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发展中国家的一项主要诉求仍然是所谓的“损失与损害条款”,用以补偿脆弱国家所受的气候变化影响。
但这遭到了富裕国家谈判代表的强烈抵制,他们力图避免本国政府面临与其煤炭使用历史责任相关的大规模诉讼。
发展中国家口中所说的“信任赤字”指的是富国承诺从2020年开始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但迄今仅支付了十分之一(主要是通过绿色气候基金进行)。而且发展中国家对于资金问题的建议也被两位联合主席,即美国的丹·列夫斯奈德(Dan Riefsnyder)和阿尔及利亚的艾哈迈德·乔格拉夫(Ahmad Djoghlaf)从草案中删去。
这个草案成了一个“脓疮”式的抨击对象。南非首席谈判代表,同时也是77国集团+中国的轮值主席的迪塞科称之为“种族隔离”式的草案。
来自富国、尤其是美国的代表表示,他们无法对草案做任何重大改动,因此所有的争议问题不得不留待巴黎气候峰会上部长和政府首脑们来处理。各国之间既无法达成妥协,也没有进行妥协的意愿,谈判文本上插入的数以百计的补充内容就是明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失败可能重演。
两位联合主席试图达成小面积的协议,即将协议草案分为七个“独立的”小块。
这个方案并不管用,他们又在倒数第二天晚上进行一轮“盘点”,试图制订一份新草案。但参与制定这个“盘点”草案的队伍却不包括77国+中国集团以及与其他134个国家站在一起的墨西哥。
不出所料,这个行为在最后一天上午的公开会议上引发了公愤,委内瑞拉代表将这与哥本哈根大会的惨淡结局相提并论,因为当时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形。
2009年,一小撮国家也试图提出一个缩短的协议草案,这引发了与会国对丹麦在谈判中领导能力以及发达国家意图的质疑。南非代表在上周的谈判中表达了她对此“严重的不满”。
大失所望
最终,草案在一周内从18页被扩充到51页,然后被提交至部长级会议。发展中国家充满愤怒,甚至不想让联合主席们查找一下文本中重复以及可能达成一致的地方。如今这个工作要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来做。
尽管UNFCCC一直强调这个协议草案必须是一个“平衡”的文本,巴黎气候峰会才有的谈,但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文本必须大幅精简、有条有理,才能在六周后即将举行的气候峰会上作为协议的基础。
她说:“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是要使文本更加简洁连贯,以便巴黎峰会采纳。”
法国气候变化大使、巴黎峰会组委会主席劳伦斯·图比娅娜(Laurence Tubiana)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她在闭幕式上呼吁各国要有“妥协精神”。
“聊胜于无”
波恩谈判令人感到反感的地方还在于非政府组织和专家观察员未能出席此次会议,而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多年来一直都在参加这些会议。一些人表示,由于日本代表团的坚持,非政府组织被拒之门外。
但是,尽管巴黎峰会达成切实协议的希望日益渺茫,但各国的国家气候规划,或者说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s)却依然给了人们一种“聊胜于无”的感觉。一些智库说,如果这些规划都能完全落实的话,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上升就能控制在2.7摄氏度,略高于2010年气候峰会上各国政府达成的2摄氏度目标。
也有智库认为,现有的承诺可能会导致气候升高4摄氏度,从而使地球上更大面积的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尽管巴黎峰会已经被称为全球气候行动“初始阶段的终结”,有关未来的许多细节问题将在会后的几年中达成一致,但恐怕很难达成一个有力的协议。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