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节能低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节能低碳
科技治霾,何须“等风来”
发布日期:2016-01-2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贡晓丽  浏览次数:198

今年,在已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多地将“污染治理”作为2016年要办的大事之一。长期受雾霾围困的京、冀两地则分别提出了这一年的治污任务:北京将PM2.5浓度下降5%左右作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河北省表态2016年要将PM2.5浓度下降6%以上。

目标确定后,如何实现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每每提及“治霾”人们会自然联想到“等风来”,然而这并非治本之道。毋庸置疑,根治雾霾亟须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需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缩减工业燃煤和火电,更须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并尽快发展新型替代能源……要告别空气污染,让雾霾散去、蓝天重现,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

重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要治理大气污染不仅要转变能源结构、调整生产方式,也要企业自强,特别是要发挥技术创新在雾霾治理与防护上的支撑作用。

“现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国家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在近日举行的“治霾在行动高峰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是改善环境的窗口期和攻关期,但如何治理不能急,“这是一个长期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自上而下调整能源结构,也需要企业积极主动改变生产方式”。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改善能源结构及治理污染排放方面已经展开积极探索。

作为我国液化天然气(LNG)全产业链装备龙头企业,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提供清洁能源LNG全产业链装备解决方案及海水淡化、气体分离液化等高端能源装备,营销网络涉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齐裕阳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式研发太阳能真空管蒸汽装置,成功将太阳能热利用提高到工业蒸汽级。山东明晟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依托自身的研发团队,秉持“以化工理念解决环保问题”的理念,创新研发“二元结构多功能一体化脱硫塔及双区位双循环脱硫工艺”,实现了全系统无“三废”排放,能耗比传统方法低三分之二。

企业创新非常重要,哪些行业或者企业创新对大气污染防治起决定性作用?PM2.5特别防治小组常务秘书长胡海鸽分析说:“大气污染积累过程很复杂,污染来源经过多年分析比较清晰的,可以作为治污重点来下手,这些可能对治理大气污染起关键作用。”

“从治霾主因‘做文章’,地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要适应新的环保法规,从自身提升工艺、节能减排入手,变成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企业,这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企业本身创新是很重要的,国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比如发起‘千人计划’,引进专家为国家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力量支撑。”胡海鸽说。

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面,无论技术、商业模式、产业业态都被寄予厚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汽车尾气被认为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对治理雾霾有所作为的重要途径。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表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战略方向。“我国唯一把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产品作为战略方向,这是在国家级计划里、全球战略部署里从来没有过的,其中体现了我们国家及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态度。”

据介绍,早在科技部“九五”计划我国就提出“蓝天行动”,发展新的电力汽车,“十五”期间就开始入手。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准备,电动汽车产业将在“十三五”继续抓住当前必要的技术支撑来部署。“当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共性问题、通用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技术层面也需要具体部署。”刘琦岩说。

关于电动汽车的科技创新,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裁王晓功表示,开发单体大容量汽车电池已是业界共识。据了解,该公司所掌握的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已在合肥应用,并规划批量生产。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池,如何生产出既安全又经济的新能源锂电池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不仅解决了,关键是投入了实际应用。”王晓功认为,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将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汽车工业竞争中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中国已掌握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动力单体大容量模块核心技术,需要使之迅速市场化。

治霾也需借力互联网

“互联网+”热度不减的当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雾霾治理同样备受业界关注。

“用互联网概念解决雾霾问题,可以从治理、监测、防护等角度切入。”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执行副会长高振刚说。“治理是政府主导,企业、公众参与,但是治理的前提是监测,监测有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监测,而防护则涉及千家万户。”

全民抗霾时代,家庭监测是互联网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防护同样如此。“家庭、学校、幼儿园、办公室、会场、商场这些地方的雾霾监测和防护虽然都是小范围的,但是非常重要。”高振刚说,“监测与防护的效率和措施既是困惑也是商机,很多生产厂家的数据如何共享?如何把这些数据结合起来?这就要用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搭建雾霾防护和监测平台。”

互联网可以分享大数据,每个数据背后都是用户的喜好,怎么建立数据平台分享雾霾数据?高振刚总结了“四手”:“数据平台应该为国家和老百姓做帮手,除了自己家以外,办公室、会议室、孩子学校的雾霾情况,我们也都希望了解,要能调取不同地方的数据才可以;数据平台应该为生产雾霾监测、防护设备的企业提供帮手——企业生产的设备防护措施效果怎么样?不同品牌效果对比如何?平台应该能够提供数据分析;平台要为雾霾治理行业做推手;要为政府管理做抓手。”

目前“互联网+”治霾数据平台建立的症结在于数据共享。“要认识到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差别,产业互联网一定要数据分布式储存、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才能达到分享的效果。数据自主、可控、安全、有序,信息才能互通,因此,产业互联网要解决数据所有权问题。”

业界专家一致表示,“抗霾战斗”中没有旁观者,任何一个微小有益的创新,都会聚成积极的力量。“等风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双创”时代的雾霾治理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