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分布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分布式能源
我国热电联产中循环水余热利用的发展应用
发布日期:2016-02-15  来源:第四届热电联产节能降耗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浏览次数:137

近年来,随着能源供求关系的紧张以及传统化石能源燃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加剧,热电联产因其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而逐渐受到各国的亲睐,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利用形式也从常规的抽汽供热,向低真空、NCB以及循环水余热利用等技术形式发展。

这其中,又以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最有发展价值,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主要是因为电厂中,排放的循环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巨大,可占到系统总输入能耗的50%以上,约为发电能耗热量的1.5倍;此外,巨大的热量散失伴随着水蒸气的飘散,因而冷却塔往往是冬季雾霾形成的一个源头。通过循环水余热的回收利用,不仅可提高系统供热能力30%以上,显著提高电厂的热效率,此外可以降低冷却塔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由此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1 各种供热方式技术对比分析

\

2 热泵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

热电厂余热利用发展的初期,常规抽凝机组供热的形式因其技术成熟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系统热损失较大,同时大量的抽气会导致系统发电的效率降低;汽轮机低真空供热及NCB技术则受到机组及用户侧负荷的影响,受限制较大;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应用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其初投资较大,系统较为复杂。近年来,为了与热电厂相关联,更有效地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热泵与热电联产相结合的技术形式应运而生。吸收式热泵机组COP一般在1.65~1.85左右,压缩式热泵机组COP一般在4左右,可见热泵在热电厂供暖中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

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使用绿色能源的背景下,热泵在余热利用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该技术起步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建成世界首套大型6×30MW吸收式热泵电厂余热回收系统、世界单机制热量最大的华能呼和浩特科林项目、世界总制热量最大的红阳热电厂吸收式热泵项目等。以国阳新能的吸收式热泵电厂余热回收项目为例:该系统配备6台单机制冷量30MW的吸收式热泵机组,总供热能力达到了180MW。该系统可实现年回收余热93.2GJ,新增供暖面积144万平方米;年节水量44.9万吨,全年节约标煤4.93万吨,直接经济效益可达3456万元。

2.1热电厂与热泵联合应用技术指标

\

目前我国电厂中应用的热泵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驱动压缩式热泵,一种是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泵的应用相对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压缩式热泵的实际运行COP在4.0左右,吸收式热泵的实际运行COP在1.7左右。以某亚临界参数锅炉为例,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考虑,若吸收式热泵COP为1.7时,压缩式热泵的COP需要达到5.1时,两者的经济性才相等。所以在热泵与热电厂联合应用时,吸收式热泵的经济性较好。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吸收式热泵的单台容量最高已达50MW,设备设计驱动蒸汽压力为0.2~0.8Mpa,最大可提升60℃,最高出水温度在95℃左右。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驱动蒸汽压力一般在0.28~0.7Mpa之间;采暖水进口温度一般在50~60℃,通过热泵提升20~40℃,达到75~90℃。热泵提升温度越高,COP值越低,因而实际运行时20~40℃的温升较为理想。

2.2热电厂与热泵联合应用的经济指标

\

表3以单位MW循环水余热利用量为基准,对运行成本、投资等进行评价。

一般来说压缩式热泵较吸收式热泵设备投资小,A、B两个压缩式热泵电厂单位设备费用显著高于C、D、E三个吸收式热泵电厂,此外C、D、E三个吸收式热泵电厂单位设备费用也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主要设备价格在逐渐降低,未来热泵在热电联产中应用的经济性会越来越好。

C、D、E电厂热泵机组根据不同的建设规模,项目单位投资在105~152万元/MW之间,单位设备费用在65~82万元/MW之间,小时节水量在0.86~1.58t/MWh之间;此外,吸收式热泵的能源成本显著低于压缩式热泵。

结论

与传统热电联产方式相比,采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的技术,可大幅增加供热效率,提高冬季供热能力。同时该技术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决定中所指出的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全面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及余热余压利用的方针,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节能供热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