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煤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煤炭
“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脱困”
发布日期:2016-03-09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何永丽、麻文斌  浏览次数:130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赵铁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行业要做到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去产能。

记者: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同时,如何杜绝不同程度上的“去安全”?

赵铁锤:煤炭行业脱困发展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企业为扭亏为盈,走出困境,可能会出现忽视安全生产倾向;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可能会安全生产投入减少,导致安全隐患治理缺位。

因此,在煤炭行业脱困发展过程中,企业更需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要保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安全管理一刻都不能放松,要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脱困发展。           

记者:您认为国有煤炭企业去产能的难点和突破点在哪?

赵铁锤:煤炭行业去产能的难点在于职工安置。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中提出了4个渠道,也可以理解为“4个一批”。一是通过稳定企业内部岗位消化一批;二是通过内部退养安置一批;三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退出一批;四是通过再就业分流一批。目前看,难点在于解除劳动合同和再就业分流的职工如何妥善安置。

突破点在于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记者:如果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否会出现去产能的“反复”,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赵铁锤: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为煤炭行业整个供给侧改革增加了难度。维护煤炭行业规范健康的产业秩序,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政府来讲,要强化法制思维,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煤炭领域的问题。增强煤炭产业发展规律的法律效力,严格控制新建煤矿,各地也不能以情况特殊为由擅自建设新矿,目的是严防产生新的过剩产能。要依法关闭淘汰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矿。依法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进一步减少煤矿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从企业来讲,要强化大局意识、自律意识,树立全国煤炭企业“一盘棋”思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行业内部约束,不能“各自为政”。要把国家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调结构、促发展的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此外,有关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尽可能延长产需平衡的周期,避免产需大幅度波动所带来的严重冲击。真正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对平衡,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记者:近日人社部提出煤炭行业去产能人数130万人,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赵铁锤:对于人社部的统计,我认为这个数字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考虑到去产能的煤矿,相当一部分是低效矿井、资源枯竭矿井,还有一些“僵尸”企业。

记者:煤炭行业合理的产能格局应该是什么样的?

赵铁锤:煤炭行业合理的产能格局应该是供需基本平衡,并且与我国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相适应。未来3年我国煤炭产量大致维持在34亿吨左右比较合适。从地区格局看,中东部煤炭产量逐步萎缩,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将成为主力产煤区。从产业布局上看,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的产量比重将持续增加。

记者:如何支持煤炭企业脱困发展?

赵铁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已经讲得非常清楚,现在关键是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的问题。在中央财政支持奖补资金的同时,地方财政也应支持企业脱困发展。另外,建议有关方面出台煤炭市场最低保护价,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总之,在煤炭去产能、调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