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节能低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节能低碳
如何看待中国碳市场?
发布日期:2016-05-10  来源:节能与环保杂志  浏览次数:197

近8年来,北京环交所在碳交易、排污交易、节能交易以及低碳转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2016年将是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冲刺之年,环交所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及与此相伴的挑战。

北京碳市场自2013年11月28日鸣锣开市至今,已顺利运行两年有余。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理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梅德文认为,“五大发展理 念” 是 “十三五” 时期中国经济社 会 发 展 的 重 大 理 念,在 “五大发展理念” 下,产业政策、政策扶持都会有重大改变,这都为碳市场的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也被看作潜力巨大。据世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目前,中国正加快推进碳排放权 交 易 试 点。截至2014年 底 ,北 京 、上 海 、天 津 、重 庆、广东、深圳和湖北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均发布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碳排放配额约12亿吨。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GDP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耗国家、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但能源效率极低。梅德文指出,从 这 个 意 义 上讲,中国需要一个真正有效的,具有流动性和稳定性的碳市场。

统一的碳市场建设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不言而喻。梅德文强调,碳市场的核心原理就在于通过一个透明的、可预期的、真实的价格信号,来引导稀缺的碳资源配置。

引导碳资源配置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市场机制来实现 。梅 德 文 指出,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金融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和财税手段具有三大 显 著 的 特 点:可以从总量上做到绝对减排;能够通过透明的可预期的真实的价格信号,来引导稀缺的碳资源配置;能够做到在全社会层面,低成本、高效率的减排。

而这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 “三去 一 降 一 补” 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梅德文指出,因为有碳的约束,企业就会大力促进技术创新、设备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从而改变市场的供求。“环境交易市场间接地把环境作为 一 种 定价,让企业支付其应该支付的环境成本。”

随着2017年中国开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临近,加速完善碳金融体系建设也显得日益紧迫。然而减排承诺的兑现,很大程度上要仰仗碳金融的支持。专家指出,加速建立碳金融体系是当务之急。

梅德文指出,中国需要一 个 绿 色 金 融 体 系,特别是碳金融体系。“比如中国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碳基金、碳贷款、碳债券,比如能否建立中国自己的绿色板块?”

碳金融是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分为碳直接金融和碳间接金融。碳直接金融也就是碳金融市场,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碳间接金融主要是指绿色信贷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专家指出,在“十三五”时期,将碳金融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信贷、证券等交易市场进一步融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形成市场合力。

目前中国正处在碳交易试点阶段,呈现七个交易试点“三个梯队”格局:深圳和北京站在第一梯队,40多块钱,价格坚挺;第二梯队有湖北、广东,价格为20多块钱;第三梯队主要是上海,5块钱左右。

梅德文建议,七个交易所尽快在交易平台、交易产品、交易规则、交易主体、交易监管等方面做到统一。“只有统一的交易平台,统一的交易产品,统一的交易规则,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做大、做强市场。”

而中国不可能每个省市都成立交易平台,未来那些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授权的碳交易省市履约企业到哪里开户、交易是一个问题。梅德文指出,这需要有实力的靠谱的机构去帮助这些企业,在政策体系、技术体系、交易体系都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北京环交所希望能承担这个责任。

作为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交易试点交易平台,以及国家发改委备案的首批中国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重要和运作最规范的环境交易所之一。北京环境交易所表示,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始进入倒计时,北京环交所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展服务领域,为全国碳市场的顺利启动贡献力量。

北京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汝川表示,近8年来,北京环交所在碳交易、排污交易、节能交易以及低碳转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2016年将是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冲刺之年,环交所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及与此相伴的挑战。今年北京环交所工作是否扎实,能不能进一步打开地方渠道,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能否有所突破,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活跃市场,在系统建设上是否具有前瞻意识等,将决定未来五到十年,北京环交所的发展空间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