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
风电设备提效降本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创新
发布日期:2016-05-20  来源:中电新闻网    作者:于海江  浏览次数:193

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推出《2015全球风电发展报告》指出,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增长减弱的背景下,中国风电产业新增装机量依然创下3080万千瓦纪录,贡献了近一半的全球新增装机量,成为推动全球风电装机量增长的主引擎。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成为推动全球风电增长的主要动力。

“过去五年,我国风电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培养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市场,二是培养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设备制造企业,三是初步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四是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五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如是说,虽然我国风电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硕果累累,但弃风限电、补贴资金不足和发放不及时、市场不够公平开放等问题,仍使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充满挑战。

补贴下调倒逼设备企业优化升级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长期依赖政府补贴生存。短期来看企业将经历阵痛,但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风电健康、有序、平衡发展。随着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上网标杆电价下调也将成为常态。”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介绍说。

2015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在2016年将风电四类资源区标杆电价从目前的0.51、0.54、0.58、0.61元/千瓦时,调整为0.47、0.50、0.54、0.6元/千瓦时,到2018年会进一步调整为0.44、0.47、0.51、0.58元/千瓦时。

一方面,收益的预期下降会降低项目开发商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热情,个别区域会减缓开发;另一方面,项目开发商在风场选址、机组选型等涉及到投资成本的方面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受此次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影响,设备制造企业将更加积极地进行企业优化升级,自省存在的短板,破旧立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服务完善、精益管理、物资配套等方面不断改进。

长期以来,我国风电发展政策的显著特点是“重引导激励,轻约束规范”,这也是造成全国风电产业无序发展、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状况,各地政府必须切实按照国家关于风电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年度开发规模,要统筹协调国家及地方项目的核准规模和布局;监管范围不仅要覆盖风电项目开发企业、电网企业,还应该延伸至风电设备制造商,对由风电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风电事故要建立责任追溯机制;要适时修订完善风电的并网技术标准,促进风电不断接近或具备常规电源出力特性。

资金支持推动风电产业技术创新

虽说近年来我国风电设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行业内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破解。一是地方保护严重、设备制造投资重复。二是风电机组质保期不断延长,风电运营风险、成本从业主方逐步向风电设备供应商转移,造成企业资金压力。三是风电零部件专业程度高,随着风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风电零配件很难跟上整机发展速度。零配件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风机整机商运营成本增加。

“建立完全竞争的风电市场,保护公平竞争;为保障风电技术不断进步,在风电技术发展和新产品研发上给予资金支持;尽快落实机型的规范,防止各家厂商进行过度竞争等等。”陈军建议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尽快落实解决制约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使风电产业及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值得注意的事,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成为风电投资企业的首选,低价格采购策略不可避免的把成本压力传递到整机企业上,进而下传到零部件企业,导致整个产业链都拼命降低成本。与价格战相伴的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随之而来,这对风电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加强监管,提高风电运行管理水平。这需要继续完善产业监测体系和质量信息公开制度,便于对风电项目管理情况进行监测和考核,从而有效支持风电设备及企业质量列名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秦海岩说,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逐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效率。在设备制造、整机技术、风电场设计与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不断提高风电在各类电源中的竞争力,以此创造更大的风电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