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总部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布了《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评估报告,认为北京大气污染物浓度在1998年至2013年期间下降明显,治污效果显著。
报告指出,15年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了70%,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了303%,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77%,同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78%、24%和43%,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局面。
报告指出,北京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已经能够稳定达到现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也已接近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然而,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要达到中国国家标准限值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还需要更多努力。
为实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030年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报告还建议北京加快推进和完善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体系;完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深入治理燃煤源排放污染;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模式,深化和完善“车-油-路”一体的机动车排放控制体系。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在为报告题写的序言中指出,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北京在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形下成功地实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北京的经验绝对值得与其它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城市分享。
这次发布会是正在举办的第二届全球环境大会的首次重要发布会,也是全球环境大会首次发布城市层面的污染治理报告。
机动车PM2.5 2013年比1998年减排70%
报告指出,1998年以来,针对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北京市一直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逐渐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车-油-路”一体化的城市机动车排放综合防治体系。与1998年相比,2013年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总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PM2.5分别消减了95.0万吨、10.3万吨、4.31万吨和0.49万吨,减排率分别为76%、72%、40%和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