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发改委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发布会上谈到,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已经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介绍三个方面:
第一,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得到双方元首的高度重视和亲力推动。2014年、2015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两次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巴黎会议上,中美两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推动达成巴黎协定,为构建公平有效、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3月,中美两国元首第三次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中美于4月22日签署《巴黎协定》,并采取各自国内步骤以便今年尽早参加协定,充分表明中美两国为《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双方的合作全面务实有效。中美两国不断加强气候变化政策对话,并通过建设性合作推动两国向低碳、气候适应型社会转型。2013年,中美建立气候变化工作组,目前涵盖领域已扩展至载重汽车减排、智能电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9项行动倡议,并就国内政策对话和氢氟碳化物开展合作。作为落实去年两国元首联合声明的重要举措,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已于201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成功举办,第二届峰会于今年6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办,两国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就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这是有广泛民间基础的工作层面的进展。
第三,中美两国在各自国内均采取雄心勃勃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去年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明确了一系列行动目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努力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这是我们提出的目标。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加强气候行动,为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打好基础。我们也高兴看到美国正采取有效的行动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李朴民坦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发展阶段、国情、实际能力和所承担的责任都不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多边框架下承担的义务也不一样,看待一些问题的出发点自然会有所区别。但这并不妨碍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采取有力行动,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