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节能服务产业丰收之年,“十三五”是节能服务产业探险之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十二五”末,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的企业总数接近5500家,比“十一五”末增长近6倍,行业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比“十一五”末增长近2.5倍;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836.2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127.34亿元,年均增长30%,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0年的87.51亿元增长到1039.56亿元,年均增长29%,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速度之快,已成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在政府监管的外在压力、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双重作用下,节能服务业迎来了“黄金五年”。进入“十三五”,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压减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节能服务业面临着空前的市场机遇。
但是,节能服务业面临着市场潜力大、行业前景好与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少的突出矛盾。以河北省为例,节能服务业起步较早,2010年左右一些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开始涌现,2013年、2014年高峰时曾达到过100多家,而目前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的企业总数有5000多家,河北省节能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
其次是核心技术缺失,很多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小,缺乏核心技术,甚至只能提供单一产品或一两项技术,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没有“金刚钻”,有单接不了。
三是,受高耗能行业低迷、能源价格下降、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等因素影响,目前不少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风险正在加大。一些高耗能企业可能随时减产甚至停产,加之该行业目前还未进入市场成熟期,国家尚未出台强制性的政策法规和规章,现在经常面临“有单不敢接”的尴尬。
要破解上述难题,一靠政策,二靠技术。国家应出台相应的产业引导政策,制定用能单位信用评价体系,从规模、还款能力等方面严格审查,建立节能效果评价体系,完善效益分配机制等。“打铁先要自身硬”,EMC企业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给用能单位真正带来收益,自己才能最终受益。
当下,虽然在工业节能服务领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认为这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在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和平台得力的合力下,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必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