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设备利用小时主要衡量煤电发电利用率,在过去,煤电基本都是满负荷运行,所以煤电利用小时反映了供需关系和发电量。现在形势发生变化,煤电利用小时在逐步下降,大家认为煤电利用小时下降就是严重的供需过剩标志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能源基金会与无所不能主办的“急踩刹车之后, 煤电如何去产能研讨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展规划部副主任薛静表示。
薛静介绍,由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煤电将越来越扮演满足调峰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火电的效益摆在了辅助服务市场,提供相对效益,所以效益和利用率在濒临改革的机制当中已经不完全对等。
中电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火电完成投资379 亿元,同比下降6.4%;投产2149 万千瓦,同比多投产367 万千瓦。预计全年煤电新增5000 万千瓦,总装机新增1.2 亿千瓦。装机容量在增加,设备利用小时在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再下降194 小时,预计全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将降至4000 小时甚至更低。“
“今年火电装机的确比较高,但是我们需要系统地、综合地分析这个现象。”薛静认为,造成今年火电装机比较高的原因两个:一是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加强,东南地区小锅炉大批淘汰,导致热电联产机组增加。二是今年我国批复了12 条特高压,西部的煤电基地随着建立起来,带动装机增加。薛静介绍,今年火电将增5000 多万千瓦,但其中包括政策支持的垃圾发电、气电、煤矸石发电等,并不都是煤电。
“ 煤电过剩是结构性过剩和相对过剩。结构性过剩在东部,随着西部煤电基地建设运行,西电东送将促使东部的电力出现过剩。相对过剩在西部,由于高耗能行业向西部转移,西部正处于阵痛期,出现电力过剩,但是这部分过剩会逐步被消化。”薛静表示。
煤电仍然是中流砥柱
“‘十三五’期间,煤电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桥梁。因为过去电力系统调控是为了满足供应,火电稳定可以调控。但未来用户波动大,新能源发电也会波动,电网调控难度提高,还是要靠煤电来进行调控。”薛静认为,煤电在未来电力系统中起到的作用会比满负荷运行更加重要。
薛静介绍,“十三五”期间,电改进程将会加快。对于电力交易市场来说,是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交叉进行的,现货市场必须具备调峰、调节等功能。因为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风险大,在现货市场当中,火电在调峰方面的能力和价值就更加体现了。
“我在澳大利亚调研的时候,一电厂突然在电网上掉了,其他的电网立马开始相互竞价,价格涨了10 倍。”薛静认为,电改给火电带来了机会,就像是开车买保险,煤电将越来越成为电力系统的保障,但是煤电系统也得自己不断优化改造,达到调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