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
中国太阳能技术又现路线之争 单晶组件突然受宠背后有玄机
发布日期:2016-08-24  来源:界面    浏览次数:184

         一直在国内占有极少数市场的单晶组件在大同1GW“领跑者”基地上放出600MW大量,相较单晶在整体市场的占比狂增3倍,远超市场老大哥多晶,继续演绎多年的“单多”技术路线之争下的利益纠葛。不论何种路线,加速技术投入与革新,实现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度电成本,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中国光伏产业,三年前就开始的围绕单晶、多晶的明争暗斗似乎仍未停止。

         在大同“领跑者”基地中,单晶组件一路狂奔,取得了单晶在整体市场份额3倍之多的惊喜成就。不过,对于这个惊异的表现,众多中国光伏业一线大牌的企业阵营中传出另一个声音:单晶17%的领跑者技术标准门槛设定偏低,整个行业无序竞争,而这或许违背了“领跑者”的初衷。

         被中国光伏业称为“630”的2016年6月30日,是中国光伏应用史上的重要时刻。中国首个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1GW项目全部并网。

         和大市场环境呈现出疲软的表现不同,大同“领跑者”基地中单晶组件绝地狂奔,占比超过60%,相比2015年国内单晶不到20%的市场占比提高了3倍多,将此前市场份额稳定在八成的多晶兵团占比压制到不足四成。

         晶硅是太阳能利用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当熔融的单质硅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晶核长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形成单晶硅,如果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为多晶硅。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各处转换效率的均匀性;应用高品质的金属浆料制作背场和电极,导电性优于多晶硅。从制作成本上来讲,多晶硅太阳能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得到大量发展。此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也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

         单晶组件在“领跑者”技术基地的反超,除了“技术标准门槛设定偏低”之外,还有供应问题。去年,单晶类产品市场份额继续萎缩;性价比占上风的多晶硅片则出现了供不应求。在这样的局面下,价格相对偏低的“领跑者”中,具备足够供应量的单晶乘势进入。

         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所谓“能效领跑者”,是指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企业或单位,“光伏领跑者”是与其并行的一种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强光伏产品和工程质量管理的专项方案。

         乐叶光伏市场部负责人王英歌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大同“领跑者”基地中单晶组件占比大量增长,是目前中国光伏应用中的“市场选择”。

         总部位于西安的乐叶光伏,背靠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棒)光伏制造豪门——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的全资子公司。作为目前中国惟一一家只做单晶业务的光伏巨头,现拥有1GW单晶组件产能。

         大同“领跑者”基地中单晶组件使用量的大幅度提升,让乐叶光伏成为老牌单晶组件商晶澳太阳能之外最大的得益者。

         这个巨大的收益在隆基股份发布2016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明显可见。7月下旬批露的公告显示,2016年前6月净利润为8.3亿-8.8亿元,同比增加超过6倍。

         公告称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单晶市场份额的提升和单晶高效产品销量的显著提升。2014年底,被隆基股份收购的乐叶光伏开始越过电池进入组件制造领域,完成单晶光伏产业链上切片之外的组件布局。此时正值“领跑者”计划实施前夜。

         时至2015年,这家在单晶领域快速发展的全球光伏单晶巨头在组件战略上快速推进。

         隆基股份公告显示,未来三年已签约组件订单已超过10GW,同时,隆基股份积极筹划在衢州、合肥、泰州、印度布局电池和组件厂,预计组件厂2016年年底的产能将超过3GW,营收应在500亿元以上。

         对于“单晶17%的领跑者技术标准门槛偏低”的声音,乐叶光伏市场部负责人王英歌不予置评。

         不过,他在回复界面新闻采访时称,在大同“领跑者”的市场中,多晶与单晶已经呈现出良性竞争的格局。

         全球第二大组件巨头阿特斯阳光电力旗下拥有单晶和多晶业务,作为中国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光伏巨头,其全球市场总监张含冰直言不讳的向界面新闻记者表明态度:单晶17%的领跑者技术标准门槛“太低,算不上领跑。只是‘跟跑’,单晶至少要做到18%才是可及的‘领跑’”。

         已经连续两年实现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天合光能的品牌负责人拒绝对此置评。以多晶组件为主、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经在组件出货量上冲到全球第一的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同样以“‘单多路线之争’的话题太敏感”拒绝置评。

         江苏一家知名光伏企业的高管告诉界面新闻,这实质上还是演绎多年的“单多”技术路线之争下的利益纠葛,主管部门可能在新年度标准修订中进行调整。

         从2010年开始,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多晶光伏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相比之下,多年来一度成为海外主打的单晶光伏市场,因其成本相对过高以及生产设备被国际上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等原因,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直有限,且呈逐年下滑之势,2015年更是创下了不到18%的新低,单晶产品库存高企。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光伏制造大国,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面对紧迫形势,国家能源局从2015年起开始逐年提高光伏产品的标准、质量与门槛,以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其中一个措施便是实施“领跑者”计划。

         山西省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是国家能源局启动的首个1GW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投资估算100亿元,将建设13个光伏电站,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15亿千瓦时,年可实现税收2.6亿元、节约标煤48万吨。

         多家接受采访的光伏企业高管向界面新闻介绍,“领跑者”计划实施标准制定初期,单晶电池的转化效率已经达到19%,与门槛要求的17%组件转化效率对应的19.6%,相差0.6%左右,且超过八成的大多数企业达标。

         多晶行业的电池转化率和组件转化率相差1.5%,达标的仅有二成至三成。英利首席技术官(CTO)宋登元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称,“领跑者”确实对多晶行业有影响。“未达到标准的近八成的企业,想方设法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效率,以期望进入领跑者计划中分杯羹。”

         宋登元认为,仅用组件转化效率来作为单一指标进入门槛的考核过于简单,其建议可以鼓励更多的技术创新使用、转化率可分别设立电池及组件两大块,转化效率应该设为动态指标,不能一成不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让少数优秀企业领跑的效果。

         保利协鑫(03800.HK)CTO万跃鹏认为,在光伏“领跑者”标准中,单晶的组件效率设定在17%,不仅比国际主流的20%以上的单晶产品指标相差很远,比多晶的16.5%领跑指标也仅高0.5%。

         “从技术特性上看,以前相差在1.5%-2%之间,这几年多晶效率提升比较快,效率差在1%比较合理。”万跃鹏说。

         多位企业高管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单晶产品大部分符合“领跑者”计划的要求,凭借政策的优势不但及时消化了库存,并且大量扩产,但“领跑”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也正是单晶在“领跑者”的意外受宠,刺激了中国各大光伏巨头开始围绕单晶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扩张。

         7月下旬,总部位于南京的中盛光电与隆基股份的合作,成为第二家主打单晶产品的组件厂商。第一家宣布从美国回归的中概股晶澳太阳能也宣布,截至今年7月中旬,晶澳太阳能单晶产品累计出货达到7吉瓦,成为名副其实的“单晶霸主”。

         仅在今年,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晶科能源、晶澳及韩华等全球排名前十的大企业均有将多晶电池线改为单晶电池线的计划。一位业内人士对单晶行业的大力扩张表示悲观,“对多年前令中国光伏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心有余悸,产业寒冬或许很快在单晶市场上重现”。

         此前,晶澳、晶科、阿特斯、天合等一线光伏大厂都预计,仅目前量产的年产能超过35吉瓦的多晶组件中,符合“领跑者”计划的有近1/3,完全符合年度4.5吉瓦光伏领跑者计划的需求,多晶组件在“领跑者”计划中的占比会逐渐攀升。

         除了产能的释放和转移,一系列高效技术在多晶产品上的应用,也会促使多晶产品提升转换效率,达标“领跑者”的企业产能比例将增加。

         界面新闻了解到,近年来,金刚线切在多晶领域开始规模化推广、配套的黑硅电池技术、PERC电池(钝化发射区背面电池)技术在多晶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让不少巨头组件转换效率上大有提高。

         从今年5月开始,晶科能源、韩华新能源和天合光能陆续宣布,多晶组件转换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其中晶科能源采用PERC和黑硅技术的高效多晶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2015年年底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0.13%,并有望在今年将量产效率提升至20.5%以上。韩华新能源多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5%,功率达301W。天合光能开始量产P型多晶黑硅+PERC电池效率为20.16%。

         占全球硅片市场份额超过三成的保利协鑫也刚刚宣布,超过15GW的硅片切割全面完成金刚线改造后,通过配套的黑硅电池工艺,不仅提升多晶电池效率,而且亦将大幅拉低光伏产品制造成本。

         凭借更先进的电池技术、更低的封装损失(CTM)和更低的初始光衰,多晶在技术上领跑潜力巨大,这或许将帮助多晶兵团在下一轮的领跑者中进行反击。

         “效率越高越好,但是要在成本可控情况下的高效率,作为仍然靠国家政策补贴的光伏发电产业,其传导到光伏制造的要求,是技术提升达到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下降。”保利协鑫CTO万跃鹏说。

         在中国光伏业,不少从业者甚至企业高管都把光伏“领跑者”计划理解成“效率高”的单晶,并没有注意到光伏“领跑者”计划是对单晶、多晶、薄膜组件等都制定了不同的效率下限:其中单晶组件是17%,多晶组件是16.5%,薄膜组件是12%。

         根据“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的解释,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制定,本意是考虑到组件转换效率的正态分布原则,无论是单晶、多晶,还是薄膜,应该认定占少数的高效产品符合“领跑者”计划的要求,从而引领光伏产品向高效化发展。

         依据单晶组件17%的“领跑者”标准进行推算,“领跑者”要求的单晶组件,对应电池效率大于19.6%,现有主要单晶电池厂家的基准效率为19.85%-19.95%,单晶组件满足“领跑者”条件比例几乎达到100%。

         依据多晶组件16.5%的领跑者标准进行推算,“领跑者”要求的多晶组件,对应电池效率大于18.5%,多晶组件满足“领跑者”条件比例的仅有20%。

         上述多家在全球光伏业领先的光伏企业技术高管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领跑者”计划针对单晶制定的标准事实上已经偏低,几乎现有的单晶组件都符合标准,导致的结果是,所有在产普通工艺的单晶产能大比例的入选了领跑者计划。

         这样的情形令不少从业者担忧。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高管认为,大面积的单晶组件符合标准可能造成的一个局面是,现有企业没有动力投入新技术提升效率,这对于技术领先的单晶巨头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对于同台竞技地多晶及薄膜两大阵营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光伏界专业人士表示,根据测算,效率超过20%的PERC单晶做出的单晶组件(60片/72片)瓦数至少是285瓦/340瓦,按照这个标准来统计,在1吉瓦大同领跑者计划中,真正高效的单晶比例只有区区110兆瓦,不足11%。在领跑者计划项目里,单晶组件在“众跑”,没有“领跑”,这不符合“领跑者”计划推动技术进步的初衷。

         综合来看,晶硅产品都具有较大技术进步空间。受访的多家组件生产企业高管认为,不论单、多晶技术,都是成熟的晶体硅技术;不论何种路线,加速技术投入与革新,实现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度电成本,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