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0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明显,用电量36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1-7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5237万千瓦,其中,水电597万千瓦,火电2886万千瓦。
据记者观察,用电量虽然已经在下降,但发电设备还在继续投产中。
2015年上半年,大唐发电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大唐国际雷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1000MW(MW指兆瓦,1兆瓦=1000千瓦)项目、大唐国际唐山北郊350MW热电联产项目、大唐锡林浩特电厂新建工程660MW项目获得正式核准。截至今年6月底,大唐发电管理装机容量约4152.1745万千瓦,其中火电为3437.08万千瓦,约占近83%。同时,2015年7月,大唐国际葫芦岛热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350MW项目也获得核准。
那么,火力发电设备持续投产是否意味着过剩呢?
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张博庭在近日举办的“水力发电弃水座谈会”上表示,我国现在确实出现了火电机组过剩的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约9.2亿千瓦,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706小时,如以较为正常的5500小时计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1.3亿千瓦,以更高效率的6000小时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超过2亿千瓦。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郑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目前来看,我国发电设施确实过剩。因为电无法储存,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产能过剩是指发电设施过剩,而没有耗能发电。另外,用不了那么多电也与我国实体经济下滑、正处于经济波动的低谷周期有关。
郑重认为,经济发展一般存在7年左右的周期,而火电站从申请审批到建设完毕投入使用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个5年左右的周期。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经济发展到高峰时发现电力资源不够用,建好发电厂后,经济又到了低谷阶段。
另外对于火电挤压了其他发电形式这一问题,从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答案。1-7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293小时,同比减少18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增长59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减少259小时。这说明我国的电力过剩是所有发电方式同样过剩,电力需求增加时,是水电先行,而后考虑火电,“水电弃水”也不全因为火电产能过剩。
火电产能过剩这一问题既然已经出现,又应该怎样应对呢?有专家在《中国电力报》上发表看法,认为电源总体规划缺乏统筹,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设计规划力度。
郑重也表示,应该暂缓新火电厂的投资建设,对经济趋势进行观察,等待下一个经济发展高峰的到来。更有专家提出了电厂的改造建议,让电厂为工业供水、居民供暖、处理生活污水等,用来解决其他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