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部11月16日通报,16日至20日,华北、黄淮、关中地区将出现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空气质量将连续4天达到重度污染,有市民质疑:这跟11月15日,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采暖季是否有关?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雾霾态势严重,主要原因还是持续静稳、高湿天气等不利气象条件引起的,采暖季是略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原因,与非采暖季相比,PM2.5排放量高出0.6~0.7倍。
环保部称,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涉及城市包括北京市、河北省等39个城市。另外,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等地区会出现重污染天气。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北京市于11月16日8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河北省、河南省等也启动橙色预警措施。
不过,通过对近3年全国发生重污染的天数统计分析发现,45%左右发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年~2015年3年间,全国74个城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分别为8.67%、5.46%和3.91%;其中,北京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分别为15.89%、12.88%和12.6%。总体上看,重污染天数呈逐年减少态势。
彭应登说,今年1~10月的监测数据也表明,全国及重点区域颗粒物浓度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京津冀区域颗粒物浓度同比升高,源于京津冀地区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面对拉响的雾霾警报,北京市于17日起,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混凝土浇筑、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喷涂粉刷等施工作业;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场所采取防尘措施;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清洁能源车除外);按照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实施停产限产措施。而河北也对传输通道城市的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和锅炉等重点行业实施生产调控措施。
彭应登称,为应对持续近一周的雾霾,北京市等地启动应急预案是件好事,但一定要严抓落实,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治理雾霾必须下狠招,改变“基本靠风”的局面,需尽快推进强化措施、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和传输通道高架源管控等,为今冬可能发生的重污染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控污染方面,首先,一定要加大重型柴油车等高排量车辆的限行力度;其次,对于污染较大的建筑工地施工必须叫停,对部分燃烧散煤的企业加以控制;最后,环境管理方面,加大管控郊区、城乡结合部散煤、秸秆燃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