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电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力
自备电厂在新电改中涅槃重生
发布日期:2017-09-15  来源:热电行业  作者:热电行业  浏览次数:219
 

近期,有关部门组织专项督察,要求所有自备电厂公平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燃煤自备电厂,必须承担基金和政策性交叉补贴;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现象,全面清理去年新增的自备电厂。

自备电厂似乎走到这样一个路口:往前,审批越来越严格,即使是热电联产自备电厂也不能无序扩张;站在原点,能效、环保、安全压力与日俱增。

面对多重压力,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该何去何从?

青海省海西州推动新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发电的有益探索,或为这些企业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

困境 陷入

如果没有直购电,杲伟所在的青海俊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现在可能已经搬离位于海西州的格尔木工业园。

杲伟是俊民化工副总经理,这家企业当年由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而来。

8月22日,在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氯气的一期厂区,杲伟指着足有两人高的储盐罐说:“以前冬天经常跳闸,为防止盐水结晶,工人们要及时把40多吨盐水从罐子和管道里抽出来,来电了再灌进去。有时刚供上不到两小时,又停电了。”

那时,杲伟常在包里备着现金,工人一加完班,他就赶紧把工资给结了,即便这样,工人们还是怨声载道:太苦太累了!

俊民化工办公楼一楼入口处竖着一块展板,“企业简介”栏这样描述:青海俊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7日,项目主要为年产2万吨氯酸钠和年产2万吨高氯酸钾项目。

项目突出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利用格尔木市丰富的盐湖资源和水电资源,生产盐化工高附加值产品。

然而,实际生产中,水电资源不仅没有成为俊民化工的助推剂,反而成为“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

俊民化工成立之初,曾用了一段时间的大网电,后来为追求更低电价,就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在离厂区34公里的格尔木河上陆续新建了两座装机容量共3.3万千瓦的小水电站,形成自发自用的孤网运行局面,在格尔木独此一家。

本以为小水电成本低,但没想到供电可靠性更低。除了每年8月底到10月初的丰水期,其他时间一周平均要跳闸2到3次,每次恢复供电得4小时左右。

小水电供电负荷不足时,企业还得切负荷,生产规模受到极大制约,甚至连生存都面临困难。

杲伟说,去年5月他们动了搬厂的念头,想把厂房从海西搬到海东,海东政府部门表示国庆节后将派人前来考察。

就在俊民化工焦灼地准备自谋出路时,同处格尔木市的青海省属企业青海盐湖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以下简称“盐湖化工分公司”)的日子过得也不那么好。

盐湖化工分公司承担着青海百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任务,生产工艺要求热电联产。

因此,它在2007年注册成立时,就配套新建了热电厂,前后共建了两期6台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供电负荷不足部分,则向大电网购电。

海西煤矿资源相对丰富,盐湖化工分公司建燃煤自备电厂不愁没煤可用。但是,随着环保督察压力、安全生产压力日益加重,即使是热电联产机组也不能无序扩张、盲目开机。

就在2015年,同样拥有燃煤自备电厂的海西州蒙西联碱业公司就因环保不达标被关停了。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安全指标像座大山一样压在热电厂厂长王锋林头上。

“这两年我们投入2亿元进行自备电厂脱硫脱硝改造,这些成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呢!”8月24日,在青海盐湖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里,王锋林无奈地对本刊记者表示。

另外,经济新常态下,化工企业普遍不景气,盐湖化工分公司也未能幸免,去年这家企业的生产线处于半开状态,负荷只达到正常生产的70%,各项生产经营成本压无可压。

如何走出经营困境,成为企业高层日思夜寐的难解之题。

矛盾 凸显

渴望改善经营状况的还有新能源企业。

从格尔木市中心向东,沿109国道行驶约40公里,再往北驶入宽敞的光伏大道,就能看到茫茫戈壁上的“人造景观”:

绵延的光伏面板平铺在道路两侧,路旁平均不到一公里就矗立着一块指示牌,上面标识出光伏电站业主名称,大大小小有近30家企业。

自2010年以来,国内一大批光伏发电巨头相继入驻格尔木,使这里建成了目前国内最集中的光伏电站集群,形成东出口、南出口两大光伏产业园。

飞机即将落地格尔木时,俯视这片“蓝色海洋”,宛若平原地区一望无垠的良田。

汽车驶入一条岔道,来到三峡新能源格尔木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新能源格尔木公司”)所属光伏电站。

电站分4期建成,最早的一期于2011年并网,目前并网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

这家公司总经理董卫平告诉本刊记者,青海每年按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速度发展,光伏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补贴电价至少滞后一年半才能拿到,对企业现金流造成一定影响。

而因外送通道受限,加上本地消纳能力不足,海西的光伏利用小时数比青海全省平均水平偏低。

作为青海两大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海西地区并网光伏装机总量已超过300万千瓦,风电也已突破百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在全省占比接近50%,另外还有20多万千瓦的小水电机组,而本地用电负荷不高,仅87.65万千瓦。

新能源蒸蒸日上,与当地负荷发展并不匹配。

国网青海海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李鹏说,青海售电量组成以大工业为主,大工业用户又以高耗能为主。

而海西高耗能企业很少,只有一家生产单晶硅的企业。整个海西,单户负荷超过10万千瓦的企业只有盐湖化工分公司一家。

青海省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海西电网之前属于地方小网,主要电源是小水电,2001年由国家电网公司接管之后,整个电网才迅猛发展起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才凸显出来。

然而,由于电源与电网建设速度不匹配,海西新能源外送受到一定限制。“光伏电站建设周期快的3个月,而电网建设不可能这么快。”

这位负责人表示,“青海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没有特高压外送通道的省份。”

董卫平作为新能源企业代表,参加了8月22日由青海省政府主办的青海柴达木绿色循环发展论坛。

他从会上获悉,一条从青海外送河南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已经启动可研。

他说:“会上,国家能源局领导、清华大学教授都在谈,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快特高压送出通道建设。”

在新的输电通道尚未落地之前,挖掘本地消纳能力成为必然之举。而受经济形势影响,海西当地负荷不断下滑。

能否把自备电厂的发电空间腾出来,让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的新能源多发一些呢?

转机 出现

转机出现在2016年秋天。

彼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实施一年多。

随着北京、广州两大国家级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组建起来,其中就包括青海省电力交易中心。

此前各地零星推行的“大用户直购电”,被正式确认为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组成部分。

这种交易主要采取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或挂牌交易方式,交易机制并不复杂,可以说已经发展成熟。

针对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电改9号文配套文件提出,鼓励“在风、光、水等资源富集地区,采用市场化机制引导拥有燃煤自备电厂的企业减少自发自用电量,增加市场购电量,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发电。”

对于像俊民化工这样,“拥有自备电厂但无法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企业,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补贴后,可视为普通电力用户,平等参与市场购电。”

换句话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闸门徐徐放开,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也能参与购电;在新能源富集地区,自备电厂关停燃煤机组,参与市场购电的意义更为突出。

而众所周知,参与市场购电在目前的形势下就是意味着降价。

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抓住这一政策利好,主动走访盐湖化工分公司,希望能促成其关停部分燃煤机组,参与直购电。

王锋林回忆说:“在青海省发改委能源局、省经信委推动和指导下,省电力公司促成电力直接交易,2016年9月15日起,我们停运一期两台机组,开始享受直购电价。”

热电联产的自备电厂如何才能压减机组出力?作为热电厂厂长,王锋林熟知其中的原委:

盐湖化工分公司一期建了两台5万千瓦抽凝式机组,运行方式为一主一备;二期建了4台背压式机组,总装机10.5万千瓦,平时只开两台。

“因为背压式机组要满足化工供热任务必须开机,我们就停了两台抽凝式机组。”他说,“我们现有13万千瓦负荷,自己只发4万千瓦左右,80%左右购自大网电,而以前最多只占30%。”

谈及经济账和环保账,王锋林列举了一组数据:去年从9月中旬到12月底,盐湖化工分公司累计购电2亿千瓦时,折算后,用电成本实际减少1400多万元。

另经测算,直购电后,由于煤耗下降,他们厂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近22万吨,二氧化硫减排100多吨,氮氧化合物排放也有明显减少。

没过多久,俊民化工也与小水电解列,正式并网,搭上了直购电的便车。

同年9月27日,杲伟来到青海省电力交易中心申报电量,“刚开始有点忐忑,第一个月只报了1500万千瓦时,下个月就放开报了2500~3000万千瓦时,3个月总计购电7000万千瓦时。”他说,去年按每千瓦时比大工业电价低8~9分钱的价格,他们开始享受直购电优惠。

今年7月13日,俊民化工两座小水电站正式并入公网,成为公用电厂。

破局 之势

电力交易对海西地区新能源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从2016年4月开始,在三峡新能源格尔木公司的电量电费结算单上,就出现了“外送华东”“外送华中”“直购铬铁”“直购电石”等交易品种。

“青海由省交易中心统筹安排新能源企业参与直接交易。”董卫平说,去年,格尔木地区100多家光伏企业自愿与盐湖化工分公司、俊民化工开展了直接交易。

他所在的三峡新能源格尔木公司4期光伏电站累计与盐湖化工分公司交易电量661万千瓦时、与俊民化工交易60万千瓦时。

董卫平的说法得到同样位于格尔木光伏产业园的青海力腾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以下简称“青海力腾格尔木分公司”)总经理王海军的证实。

王海军说:“统筹安排海西地区新能源企业与大用户开展直接交易,是一种有序控制的方法,有利于形成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防止出现恶性竞争。”

王海军告诉本刊记者,去年年底,格尔木市发改委组织召开海西新能源直接交易座谈会,会后发函就直购电方案征询意见,提出2017年度组织格尔木地区光伏企业与盐湖化工分公司、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西豫有色金属以及俊民化工等大用户开展直购电。

上述方案同时明确,直购电原则是“光伏电站通过让利的方式,让利于电力客户,降低上网电价,降低用电成本,促使格尔木用电客户及拥有自备发电厂客户恢复生产负荷、停运自备电厂、增加电量,从而提高光伏企业发电利用小时数。”

“我们肯定同意,也没啥意见。”王海军说,“说实话我们都怕把这件好事误了,因为这是一年只签一次的长期合同。”

据他所知,格尔木只有一家光伏企业没参与,因为当时市发改委要求在几天内就反馈意见,这家企业由于内部流程问题而错失了机会,“那家企业后来很后悔,有一次开会还找过省里,说还能不能给他们分点(电量)。”

今年年初,青海省经信委印发直接交易方案,省交易中心按这个方案开展以年度为主,季度、月度为补充的市场交易活动。

青海力腾格尔木分公司在“海西地区电力用户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年度集中撮合电力直接交易”中,跟盐湖化工分公司、俊民化工等企业签署了直购电协议。

“我们当时申报了8000万千瓦时左右电量,委托省电力交易中心跟用电企业签约。”王海军说,参加直购电后,他们公司的整体收益提高了,因为发电量增加了,能拿到的国家电价补贴也增加了。

在那次年度交易中,盐湖化工分公司上报了6.3亿千瓦时电量,此前他们每年从大电网购电不到3亿千瓦时。

热电厂厂长王锋林表示,今年盐湖化工各生产线满开,一小时的用电量达到近10万千瓦时,而去年还在8~9万千瓦时之间,节约的用电成本会更明显。

尝到甜头的俊民化工也申报了4亿千瓦时电量。这家公司负责人杲伟说,直购电后,他们改造了生产线,平均每月比过去增产25%,“如果后续还推行这一政策,我们还打算增产,希望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盐企业。”

经验 海西

海西新能源与盐湖化工分公司、俊民化工等大用户的直接交易,从本质上说是发电权交易,是借助新一轮电改“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新政实施的创新探索。

青海自备电厂主要集中在海西。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自备电厂游离于电力行业监管范围之外,技术装备水平、运行管理水平等总体偏低。

盐湖化工分公司热电厂作为海西地区最大的自备电厂,带头关停燃煤机组、参与直接交易,无疑将给其他自备电厂起到示范作用。

“这种形式带来的变化,其实不仅仅是收益上的,还在于观念的突破。”青海省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市场化交易,大用户不再乐意新建自备电厂,像俊民化工就是主动要求把小水电并入大电网,形成多赢局面;政府对发展自备电厂的态度也跟以前不同了,认为大电网更安全可靠。

在环保人士看来,关停燃煤自备机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更值得强调。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尔木察尔汗盐湖调研时就提出:“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青海资源也是全国资源,要有全国一盘棋思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

不过,要让其他自备电厂完全效仿盐湖化工分公司这一模式却遇到实际困难。

李鹏曾带着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营销战线的员工走访了海西另外几家拥有自备电厂的碱业企业,从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以青海碱业为例,它的报装容量是2万千瓦,网供负荷1万千瓦左右,自备3万千瓦发电机组。

若要让青海碱业停运部分自备机组,将牵扯到以下问题:一是其现有报装容量不能满足自备电厂停运后负荷需求,需要增容,而增容就涉及新增投资问题;二要改造工艺,因为目前其生产所需蒸汽必须通过背压式发电机减压。

而盐湖化工分公司停运自备机组不涉及上述问题。他们的报装容量为27.6万千瓦,正常生产最大负荷约13万千瓦,停运自备机组后不用新增容量。

同时,他们停发的是抽凝式发电机组,保留背压式机组,加上减温减压装置,就可以满足用汽需求。

“只要能解决这些企业的蒸汽用汽问题,政府提供相关技术改造补贴,再一个就是用电成本低于其自发电成本,就有可能让更多的自备电厂少发停发,从而推动燃煤消减。”李鹏说。

从全国范围看,海西的经验不是孤例,四川、甘肃等省也正在做类似尝试。譬如,甘肃的新能源企业就与酒钢集团、中铝兰州分公司自备电厂开展过电量置换交易。

在当前自备电厂规范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将其与新能源消纳结合起来,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值得各地思考与探索。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杂志,王宏霞、金龙、马秀鹏对本文亦有贡献,原标题:【深度】一文带你看懂自备电厂在新电改中涅槃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