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随着国内终端应用市场的大跨步,特别是度电补贴制度的实施,保障光伏电站高效运行的运维系统逐渐备受关注,企业竞相推出解决方案。至2015年“互联网+”概念的爆发,开始让最具互联网基因的运维系统大放异彩,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平台”兴起,传统“擦板子”的运维模式也在大数据的催发下向资产化管理智能变革,并且正好契合了当下分布式光伏广而分散的的管理诉求。
洗牌前夜“百家争鸣”
市场热点少不了的一定是追逐的企业数量。据业内人士介绍,从事光伏运维业务的相关企业曾多达300家。背后的源动力无疑是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将达60GW。按照光伏运维(数据采集+运维)约占电站成本(7元/w)1%计算,“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运维市场规模将突破40亿元。
与此同时,不同于集中式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多依附于建筑,靠近用户侧,规模小而布局分散,这些特性更加决定了其对后期运营维护的需要,不仅系关发电量,更是资产与人生安全的保障。
当下,组建运维团队已成为分布式光伏开发商的必备动作。而市场上提供分布式光伏运维服务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设备企业延伸提供运维系统服务,如华为、阳光电源、晶科电力等;另一类则是以运维软件及服务为主业的第三方公司,国能日新、远景能源、萨纳斯等。两类企业数量皆在分布式光伏热潮下大肆增长,然而,良莠不齐也相伴而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发电标准处处长汪毅曾表示:“目前国内光伏电站运维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电站存在运维规章制度混乱,执行力不强,严重影响了电站发电量的提升和正常运行。”电站业主的亲测也得出同样结论,“合格的运维方案基本涵盖‘监’‘运’‘检’‘维’四方面,看似雷同,实则运维结果千差万别,监测精度粗糙、参数不准确、不满足电力规约等问题时有发生。”某分布式光伏电站业主透露。
未来3年之内光伏运维行业开启洗牌模式成为行业主流预判。
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平台
竞争激烈,同时也意味着创新突破,至少主流企业承担着助推行业向前一步的责任。
光伏电站运营维护,从字面意思便很简单地将其置于光伏电站建成后,并且直至现在大部分仍处于这个位置。
“但是,光伏电站的设计、设备和施工决定了电站的寿命,后期运维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提效!”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朱红路表示,“在光伏电站故障中,设计、施工及安装占比达19%。”
国能日新遇到的因设计、施工而造成光伏电站故障的案例不胜枚举:“2014年4月,某电站在接入国能日新分布式光伏监控运营管理平台后,通过光资源评估及发电量指标测算模块发现,该电站在设计建设阶段遗留下的组件布置不合理,存在遮挡,最后经过调整电站健康程度提高了40%,电站收益提高了25%。”
基于此,包括国能日新在内的运维服务企业开始主导光伏“建维”,将运维前置,从前期选址、资源评估、设计、建设到后期运营贯穿电站全生命周期。
以前期选址为例,若电站本身位置不合理,那后期再好的设备、运维都是事倍功半。“国能日新结合高精度气象信息,为电站前期提供年平均辐照量、安装最佳倾角、最佳倾角可利用小时数、水平面可利用小时数、经纬度、地址等,护航光伏电站的‘第一步’。”国能日新工作人员介绍。
可以说,目前光伏运维内容已从“监”“运”“检”“维”向纵深延伸,于是“平台”悄然代替曾经的“解决方案”“系统”成为各家光伏运维企业的主打概念。
大数据催生的智能变革
光伏运维的升级及广泛被行业所接受,离不开的一个重要助推因素即“互联网+”。自2015年“互联网+”概念在各行业全面渗透之后,光伏电站产生的大数据开始被重视,并且让传统运维智能化。
最明显的特点莫过于运维人员的减少。据悉,传统光伏运维基本上是通过人员巡检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带来的不仅是人员成本的问题,还有就是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电站长时间带故障运行,大大地降低了寿命和收益,而且专业人员的短缺更是让高效运维举步维艰。
对此,光伏运维经理万国感触颇深,其运营的电站是一个20MW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传统运维模式时运维人员有14个,三班两倒,人工费用12~14万元/年,但是其中只有一半是专业运维人员,更多是社会招聘的非专业人员。“后接入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运维人员减少至5人,只保留专业人员,费用节省7-9万元/年,但是电站年发电能力却由2100万kWh提高至2300万kWh左右。”他说。
运维人员减少但发电量提升,国能日新指出,关键在于监控数据的精确采集,智能分析,快速定位故障并高效利用人员。令其印象深刻的案例是,一个10M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使用200台50kW组串式逆变器及40000块250w的光伏组件,涉及10个村庄,村与村之间平均相距3km,设备多、分布广且分散,电站堆积大量缺陷而无法及时解决。“国能日新结合分布式光伏监控运营管理平台将电站集中监控,通过智能统计分析不仅可快速判断故障点,而且采用预告警机制,在现场出现报警前即预警并自动判断给出处理解决方案,解决了因告警延误对发电及收益带来的影响。”
不难看出,数据的采集是智能运维展开的原点。万国强调,若电站监控数据少、精度低、数据不可靠,那后期智能分析、评估以及运维只能是“沙滩上的城堡”,事实则是市场上这样的系统并不在少数,国内智能运维平台的进一步成熟还有待量的累积。
国能日新分布式光伏监控运营管理平台目前已接入2GW电站。看待各平台竞争,国能日新认为各有千秋,制胜点在于顺时创新,
如国能日新运维平台将功率预测和智能功率控制等融入其中,对接微电网以及未来的电力交易具备优势。
随着电网接入光伏规模的不断飙升,可以预见智能监控运维平台仍将是市场热点之一,而行业的合理繁荣则有待标准规范的落实以及企业产品硬实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