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利好政策纷至沓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报送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标通知;与此同时,我国将于明年底启动电力现货交易试点的消息也于近期发出。就在8月1日,成都发布“能源新政”,提出将组建市级配售电市场主体。“从产业角度来说,电改肯定是个利好,大家都能得到好处。”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记者采访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未来还需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以发挥电改在推进产业发展上的作用。
需建立有保障的浮动机制
NBD:第三批14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意味着输配电价改革将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有评论称,电改将进入“下半场”。您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林伯强:在我看来,现在还不到讨论“下半场”的时候。
电改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电力的市场化竞争,并形成由市场为决定性因素的定价机制。去年一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比例仅有22.25%,这个量还远远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就算是这部分电力,其定价机制也并不是完全健全的。当前持续亏损的电力行业95%都为国有企业,由于参与市场化的电力企业规模受限,这些亏损还可以由政策、包括各种补贴来消化。这就没能完全发挥出市场有效调节价格的作用。因此,我们距离这两个主要目标的最终完成还比较遥远。
NBD:在你看来,电改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何在?
林伯强:现在市场放不开,原因在于现在电力市场供应量仍然很大,如果市场放开过大,就可能导致电力企业大规模亏损,进而可能导致大量发电企业停业。另外,价格上涨,用电方、特别是居民也将受到影响。但现在供应过剩的时期,各地对于电改都是比较欢迎的,这也是推进改革比较容易的时期,应该趁此机会继续放开市场,进行探索。
NBD:电改推进的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步的重点将在何处?
林伯强:电改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把量尽可能做大,因为现在电力处于过剩期,量做大比较容易。国家也提出明年的目标是将电力市场化交易占比提升到50%。第二就是要建立健康的价格浮动机制,让它既可以往下也可以往上。评价一个市场是否有效往往也取决于这两个要素,但这偏偏也是最难实现的。
我们现在看到,电力交易市场化能带来电价的下降。此前发改委的发布会上也指出,今年用电成本将实现1000亿元的下降。一般认为,市场化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但成本的降低与电价下降是两回事。事实上,只要进行市场化交易,电价肯定会往上走;只要是市场,价格就肯定有上有下。也只有保证价格能够上下浮动,这个市场才是健康的,各方市场主体才愿意参与到这个市场的交易当中。
从产业角度电改将带来大利好
NBD:电改对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高耗电量企业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林伯强:从产业角度来说,电改肯定是个利好,大家都能得到好处。最直观的就是,企业可以参与电力交易。在电网买4毛一度电,直购电只需要3毛,当然就能得到红利。
NBD:现阶段,许多人还是将目光放在电改帮助企业降费的层面。但事实证明,仍然有许多企业用电支出在其总成本中占比过高。为何电改降费的红利还未有效惠及产业发展?
林伯强:这并非产业的问题。实际上,这还是说明电力交易市场化范围太小。在现在的用电交易量下,至少有85%的人还按照原有用电模式发展,这样当然难以达到降费的效果。
NBD:此前有专家指出,我国电价现状是商业电价最高,工业次之,农业和居民电价最便宜,而一些发达国家电价情况和我国正好相反。这可能对产业发展不利。下一步的电改会否改变这样的价格结构?
林伯强: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现在能在市场上交易的都不是居民用电。居民用电仍是受政府保护。但如果不动居民用电,电改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等居民用电也被纳入电改范畴之内后,电改就可以说比较完整了。但我认为,短期内电改还很难达到这一步。(每经专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