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国土资源部获悉,《2015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已经正式发布,全文如下:
前言
2014年,中国政府继续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找矿成果显著,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明显,矿产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主要矿产品生产与进口持续增长,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快推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矿山开发损毁土地治理率超过四分之一。
中国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矿产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2014年以来政府取消了23项涉及地质矿产类的审批事项,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煤炭资源税实行从价定率计征。发布首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标准和8个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最低指标要求,有力地推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为使社会公众更好地掌握中国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状况,更全面地了解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同时也为了切实增强国土资源部门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国土资源部从2011年起组织编制《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本年度报告系统分析了矿产资源形势,着重介绍了2014年以来中国在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矿山生态环境建设、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方面的主要进展,从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储量、勘查和监管等方面阐述矿产资源管理动态,从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税费制度等方面阐述改革进展和政策要点,从地质理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展示中国地质矿产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并简要介绍了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状况。
希望本报告能成为国内外广大关心和支持中国矿产资源事业发展的人士了解和把握中国矿产资源总体状况的重要窗口。
本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统计数据。
第一章 矿产资源形势
2014年以来,全球矿业伴随世界经济调整而持续低迷 ,全球矿产品需求疲软。与此同时,中国矿业发展进入调整期。为了促进矿业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提升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等措施激发矿业市场活力,促进矿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摸清家底。2014年,地质勘查投入1145亿元,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49处。油气勘查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首次探明地质储量1068亿立方米,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亿吨,天然气9438亿立方米。45种主要矿产中有36种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增长,其中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2.0%,天然气增长6.5%;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增长3.2%,铁矿增长5.6%,铜矿增长6.3%,铝土矿增长3.2%,金矿增长9.4%。新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显示,中国石油地质资源量1085亿吨,常规天然气68万亿立方米,页岩气134万亿立方米,煤层气36.8万亿立方米。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表明,矿产资源平均查明率为30.3%,找矿潜力巨大。2000米以浅,煤炭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9.6%;铁矿预测资源量1960亿吨,资源查明率为33.1%;铜矿预测资源量3.04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9.5%;铝土矿预测资源量179.7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0.3%。
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粗钢、十种有色金属、黄金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其中,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6.0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38.7亿吨,原油产量2.11亿吨,天然气产量1301.6亿立方米;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为84.5%。生产粗钢8.2亿吨,十种有色金属4380.1万吨,黄金458.1吨。2014年,中国矿产品贸易总额为1.0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煤炭2.91亿吨,下降10.9%;石油3.38亿吨,增长5.1%;铁矿石9.33亿吨,增长13.8%。制订和发布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标准,连续三年共发布20个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主要矿种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连续三年共优选出159项先进适用技术予以推广,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分四批优选661家矿山企业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中国政府对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开采登记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等行政法规进行了修改,发布了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取消了23项与矿产资源相关的行政及非行政审批事项。将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补偿费降为零费率,煤炭资源税实行从价定率计征。
提高地质工作服务水平。截至2014年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5万区域地质修测面积分别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1.7%和61.7%。首次实现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2014年,施工探采结合水文井170多眼,解决了30万缺水群众饮水困难。全国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全年访问量62万次;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机构提供资料服务13万份次。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共接待服务5646人次。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对大宗矿产保持较高的需求,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长。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地质工作需要转型升级,矿产资源管理需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着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切实提高成果资料的服务水平。
第二章 矿产资源状况
2014年,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锰矿、铝土矿、金矿、钨矿、钼矿和磷矿等重要矿产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长明显,其中页岩气首次探获地质储量。25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全面完成,结果表明中国找矿潜力巨大。
一、查明资源储量
1.查明资源储量变化
2014年,45种主要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有36种增长,5种减少,4种没有变化,其中页岩气首次探获地质储量。能源和黑色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普遍增长,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同比增长2.0%,天然气增长6.5%,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增长3.2%,铁矿增长5.6%,锰矿增长18.5%;除锡矿外,有色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铜矿增长6.3%,镍矿增长12.9%,铅矿增长9.6%;贵金属矿产中,金矿增长9.4%,银矿增长6.3%;多数非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所增长,石膏和钾盐增长明显,而重晶石和硅藻土有所下降(表2-1)。
2.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
2014年,重要矿产均有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石油勘查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9亿吨,天然气4749.6亿立方米,页岩气 266.9亿立方米。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561亿吨,铁矿43.0亿吨,铜矿495万吨,铅矿597万吨,锌矿608万吨,铝土矿1.8亿吨,钨矿34.5万吨,金矿836吨,银矿1.5万吨,硫铁矿1.8亿吨,磷矿10.3亿吨(表2-2)。
二、矿产资源潜力
1.油气矿产资源潜力
中国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含油气盆地。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等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储量和产量贡献超过80%。全国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4年底,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1085亿吨,可采资源量268亿吨;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40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0.9万亿立方米。总体上看,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于石油,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2.固体矿产资源潜力
2014年,煤炭、铀、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金、银、锂、稀土、菱镁矿、萤石、硫、磷、钾、重晶石、硼等25种矿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全面完成。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平均为30.3%,找矿潜力巨大。其中,2000米以浅,煤炭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9.6%;铁矿预测资源量1960亿吨,资源查明率为33.1%;铜矿预测资源量3.04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9.5%;铝土矿预测资源量179.7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0.3%(表2-3)。
三、矿业权登记
1.油气矿产矿业权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油气矿产探矿权1030个,同比下降3.6%;登记面积393.07万平方千米,同比下降4.9%。油气矿产采矿权705个,同比增长4.4%;登记面积14.31万平方千米,同比增长5.7%。2014年,国土资源部会审批准颁发油气矿产勘查许可证484个,开采许可证36个。
2.非油气矿产矿业权
2014年,全国新立非油气矿产探矿权1269个,同比下降4.6%;新增登记勘查面积3.26万平方千米,下降29.2%。新立采矿权2306个,增长17.6%;新增登记开采面积1165平方千米,下降38.7%;新增矿石设计生产规模5.8亿吨/年,增长9.7%。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立非油气矿产探矿权457个,同比下降23.4%;新增登记勘查面积1.12万平方千米,下降9.2%。新立采矿权1002个,增长19.0%;新增登记开采面积984.89平方千米,增长48.4%;新增矿石设计生产规模2.55亿吨/年,增长14.4%。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非油气矿产探矿权3.0万个,同比下降5.2%;登记勘查面积61.15万平方千米,下降9.1%。采矿权8.2万个,下降9.6%;登记开采面积10.44万平方千米,下降1.5%(表2-4);矿石设计生产规模147亿吨/年,与上年持平。
第三章 矿产资源勘查
2014年,中国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资源需求,加强基础性工作,充分调动各类地质勘查主体的积极性,继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勘查投入保持1145亿元的较高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锰、铝土矿、铜、铅、锌、金等重要矿产新增一批资源量。
一、地质勘查投入
2014年,中国地质勘查投入1145亿元,同比下降5.4%(图3-1)。其中,财政投入195亿元,占全国地质勘查投入的17.0%;社会投入950亿元,占83.0%。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743亿元,下降1.2%,占全国地质勘查投入的64.9%;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402亿元,下降12.5%,占35.1%,连续第二年下降(图3-2)。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中,财政投资179亿元,占44.5%;社会投资223亿元,占55.5%。
2014年,地质勘查完成钻探工作量2741万米,下降5.4%。
二、能源矿产勘查
1.煤炭
2014年新增煤炭大中型矿产地17处,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超过50亿吨的煤炭矿产地包括: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西黑山矿区红沙泉二号露天煤矿、内蒙古陈旗煤田巴彦哈达勘查区。
2.常规油气
截至2014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61亿吨,天然气12万亿立方米。2014年,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亿吨,连续第8年超过10亿吨,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亿吨的油田1个,为中国石油长庆新安边油田。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9438亿立方米,连续第12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气田5个,分别为中国石油长庆神木气田、中国石油塔里木克拉苏气田、陕西延长延安气田、中国海油湛江陵水17-2气田和中国海油宁波22-1气田。
3.非常规油气
煤层气:截至2014年底,全国煤层气累计钻井超过1.3万口(其中2014年新增超过1000口,进尺122.2万米)。2014年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02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266亿立方米。
页岩气:截至2014年底,页岩气累计勘查投入超过230亿元,钻井780口,形成生产能力13亿立方米。2014年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8亿立方米,为2011年设定新矿种后首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新探明气田为中国石化勘探涪陵页岩气田。
三、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查
2014年,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钨矿、锡矿、钼矿、锑矿、金矿、银矿、硫铁矿、磷矿和钾盐等14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贵州、吉林、四川、青海和西藏等省区。其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超过5亿吨的铁矿区为辽宁本溪市大台沟铁矿区和山东苍山县兰陵矿区(古林-兰陵矿段),超过1亿吨的锰矿区为贵州松桃县道坨锰矿,超过100万吨的铜矿区为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白容岗讲铜矿,超过200万吨的锌矿区为湖南花垣县大脑坡铅锌矿区,超过3000万吨的铝土矿区为广西凤山县福家坡矿区铝土矿,超过100万吨的镍矿区为青海格尔木市夏日哈木HS26号异常区铜镍矿,超过100吨的金矿区为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超过100万吨的萤石矿区为浙江省遂昌县柘岱口乡坑西萤石矿矿区,超过2亿吨的磷矿为湖北保康县白水河磷矿区。
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江苏栖霞山铅锌矿、四川拉拉铜矿、河南老湾金矿等14个矿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估算新增资源储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39个矿区取得重要进展。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稳定12万职工就业。
四、地下水资源勘查
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开展乌蒙山区、太行山区、沂蒙山区、柴达木盆地等严重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实施探采结合的方式,施工探采结合水文井170多眼,为当地30万缺水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为支援河南、湖北等省抗旱救灾,依托已有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应急部署抗旱打井工作,及时公开了1200多项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目录,供旱区专业地勘队伍抗旱找水打井查询使用,满足抗旱打井技术需求。发布实施《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成为行业标准并发布。
2014年全年共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图幅100余幅。
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014年,中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但增势趋缓,增速为12年以来最低值,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负增长。矿产品生产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原材料如粗钢、十种有色金属、水泥产量增速皆放缓。发布了中国首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标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一、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中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7万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回落10.2个百分点,为12年以来最低值。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9%,较上年的3.4%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682亿元,下降9.5%,连续两年负增长;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4023亿元,增长6.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690亿元,增长2.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636亿元,增长2.9%;非金属矿采选业2046亿元,增长13.9%(图4-1)。
2015年上半年,中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260.50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1686.05亿元,下降1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68.95亿元,下降6.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55.81亿元,下降12.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28.92亿元,下降5.7%;非金属矿采选业926.22亿元,增长5.4%。
二、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1.能源生产与消费
中国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014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6.0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5%(图4-2);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增长2.2%;能源自给率为84.5%。能源结构不断改善,煤炭比重不断下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不断上升。2014年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占66.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占16.9%。
2014年,原煤产量38.7亿吨,下降2.5%,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2.11亿吨,增长0.7%(图4-3),居第四位。天然气产量1301.6亿立方米,增长7.7%,居第六位。2015年上半年,原油产量1.06亿吨,同比增长2.1%;天然气630亿立方米,增长2.5%。
2.金属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2014年,生产铁矿石15.1亿吨,同比增长3.9%;粗钢8.2亿吨,增长1.2%(图4-4);钢材11.3亿吨,增长4.0%。十种有色金属4380.1万吨,增长7.4%;其中精炼铜764.4万吨,增长15.0%;电解铝产量2751.7万吨,增长8.2%。黄金产量458.1吨,增长5.5%;消费量886.09吨,下降24.7%。粗钢、十种有色金属、黄金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2015年上半年,生产铁矿石6.3亿吨,同比下降10.7%;十种有色金属2526.3万吨,增长9.3%;黄金228.7吨,增长8.4%。
3.非金属矿产品生产
2014年,生产水泥24.8亿吨,同比增长2.3%(图4-5);平板玻璃产量7.9亿重量箱,增长1.1%;钾肥610.5万吨(折含K2O 100%),增长13.5%;磷矿石1.2亿吨(折含P2O5 30%,下同),增长7.0%。2015年上半年,生产水泥10.8亿吨,同比减少5.3%;平板玻璃4.0亿重量箱,下降4.2%;磷矿石6629.8万吨,增长9.1%。
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发布首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标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DZ/T 0272—2015),规定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技术指标,建立了考核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统一要求。发布第三批锰、铬、铝土矿、钨、钼、硫铁矿、石墨和石棉等8个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最低指标要求,连续三年共发布20个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主要矿种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
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四年多以来,中央财政资金累计投入148.8亿元,拉动企业投入资金949.87亿元。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加速了低渗透超低渗透油气、页岩气、油页岩、钒钛磁铁矿、固体钾盐、低品位胶磷矿等8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的革新和产业化应用,使低品位、共伴生和难利用资源变成了经济可采资源,显著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3.加强技术政策引导约束
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修订稿)》(国土资发〔2014〕176号),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准入管理,督促企业加大改造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4.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2014年,国土资源部从矿业行业优选出60项先进适用技术予以推广(表4-1)。三年来,共发布了三批159项先进适用技术(油气22项、煤炭34项、金属矿产70项、非金属矿产33项)。其中,采矿技术59项、选矿技术40项、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等综合利用技术60项。
第五章 矿山生态环境建设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矿山开发损毁土地治理恢复成效明显。国家矿山公园数量稳步增长,管理逐步规范化。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国土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截至2014年底,全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累计90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287.3亿元,安排项目1954个,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资金614.5亿元。全国矿产开发累计损毁土地303万公顷,已完成治理恢复土地81万公顷,治理率为26.7%。其中,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完成21.4万公顷,利用地方财政和企业资金完成59.6万公顷。
中央财政资金继续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的实施。其中,2014年下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补助资金17.28亿元。
截至2014年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已缴存867.7亿元,占应缴存1598.7亿元的54.3%;全国已缴存矿山8.59万个,占应缴存矿山9.9万个的86.8%。采矿权人完成治理义务返还保证金307.4亿元。闭坑矿山未履行治理义务,留存保证金25.2亿元。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亮点。2005年以来,共批准了72个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已建成开园30个。各省(区、市)累计投入矿山公园建设资金22.9亿元,建立省级矿山公园41个。
2014年,在安徽潜山、广东佛山、河北泥河湾、宁夏灵武、新疆鄯善等地开展化石发掘。发掘单位按照批准的恢复方案,对涉及的930平方米地域进行了严格的环境治理恢复工作。
二、绿色矿业发展
1.推进绿色矿山试点建设
截至2014年底,661家矿山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实现到“十二五”末国家级试点矿山达600家以上的工作目标,在循环经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科技引领、矿山生态保护、矿地和谐共赢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制定了《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验收办法(试行)》,完成山西同煤大唐塔山煤矿等37家首批试点单位的建设进展情况评估,总结了试点成效与问题,研究提出了后续激励政策措施建议。开展了建设标准研究,分行业指导新建和在建绿色矿山建设。